【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分享此內容:

氣溫驟降加上寒冷天氣警告,天文台預測星期日及星期一市區氣溫更進一步降至約8至9度。除了要注意自身保暖外,更要特別留意身邊長者的體溫是否正常,萬一體溫過低至攝氏35度,則有機會引發低溫症(Hypothermia)。長者以外,其實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有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若懷疑患低溫症,應如何處理?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什麼是低溫症呢?若體溫低於攝氏35度即是低溫症,長者、嬰兒尤其要注意保暖。

低溫症高危人士:長者、新陳代謝慢、低血糖、服用精神科藥物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攝氏37度,如果高於攝氏37.5度即發燒,相反體溫低於攝氏35度就是低溫症。當一個人感到寒冷時,正常情况下會不自覺地「打冷震」,肌肉會收縮並製造熱能,同時表層的微細血管會收縮減慢散熱,但由於長者、新陳代謝較慢或血糖低的人士,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的病人,他們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較容易出現低溫症。

初期病徵神智不清、不停震顫 嚴重進入僵凍狀態

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甚至會做一些不合情理的行為,例如在寒冷天氣下脫去外衣。如果未有及時處理,患者的體溫有機會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此時身體肌肉會繃緊、瞳孔放大,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相關文章: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量度身體核心溫度 明顯病徵即保暖及送院

如果懷疑長者患低溫症,可以為長者量度體溫,由於要量度身體內的核心溫度(core body temperature),以肛探會較為準確。萬一長者已出現明顯病徵,最好立即為他保暖以及送院治理。

檢查嬰兒手腳是否溫暖 成人注意劇烈運動後

除了長者,小朋友也有機會出現低溫症,特別是散熱較快及能量儲備較少的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檢查子女是否出現體溫過低的情况。另外亦有一些成人低溫症的個案,例如在濕冷的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後,人體無法製造足夠熱能,加上身體不夠血糖,也有機會引發低溫症。

總括而言,不論老幼,在寒冬下也必須注意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作適量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長者應保持適量的進食,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減少低溫症發生的機會。


相關文章: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籲長者及早取出禦寒衣物檢查暖爐

另外,天文台和長者安居協會11月30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天文台助理台長陳栢緯表示,本港直至11月尾氣溫仍然炎熱,估計與全球暖化有關。他預料今個冬天平均溫度為正常至偏高,寒冷天氣日數則為正常至偏少,即9至17日或更少。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提醒,由於今次屬今年第一次寒冷預警,加上受疫情及季節性流感影響,長者應緊記保暖,並預先取出禦寒衣物,以及測試暖爐是否運作正常。

她說,以「一線通平安鐘」用戶為例,具流感徵狀的個案呈上升趨勢,從9月起按月增10%,至本月已超過1500人。她建議患有長期胸肺疾病者,若有不適應盡早求醫,同時呼籲長者接種流感疫苗及至少3針新冠疫苗。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