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出現腰痠背痛、手腳乏力,或會以為是「老人病」很平常,但若果疼痛持續,而且涉及多組肌肉,卻一直無法找出原因,可能是一種不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簡稱PMR),箇中病徵除了出現肌肉疼痛和晨僵外,還有什麼呢?治療方法和患者需注意什麼呢?
風濕性多肌痛症 多於50歲後發病
betway体彩 老人科專科醫生黎嘉慧醫生表示,風濕性多肌痛症是一種影響四肢和軀幹肌肉的疼痛綜合症,患者主要是長者,較多於50歲以上發病。數據顯示病發率隨年紀增長而上升,外國特別是北歐國家的發病率較中國為高,而且男患者比女患者多。
病徵持續疼痛乏力 發炎指數升
目前PMR的病因未明,相信與自身免疫力問題有關。病徵方面,患者的頸後、肩膊、髖關節至大腿會出現疼痛和晨僵,持續半小時以上,情况可維持超過一個月,也會出現胃口差、容易疲累、全身乏力等情况。另外患者的血液發炎指數,包括紅血球沉降率(ESR)和C反應蛋白會上升,其中ESR會超過每小時40至50毫米。
黎醫生表示,風濕性多肌痛症目前未有確實的影像掃描、組織檢查或血液檢測抗體等診斷準則,必須因應徵狀,透過不同的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由於風濕性多肌痛症患者初時需要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因此診斷時要特別小心。
治療:高劑量類固醇 抑壓免疫系統
一旦確診風濕性多肌痛症,患者需要服用類固醇半年至一、兩年不等,初時要使用高劑量,兩、三個月後可逐漸減少劑量,期間病人需要定期覆診,監察情况以免復發,待免疫系統回復正常、病徵消退,便可以停藥。由於患者都是長者,大多會因而出現肌肉萎縮及肢體僵硬,需要配合物理治療鍛煉肌肉。
黎醫生特別提到,風濕性多肌痛症患者,有機會同時或先後出現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兩者同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巨細胞動脈炎患者的主要徵狀是頭痛,以及眼血管受影響,嚴重甚至會導致失明,亦可以導致心臟病發,因此一旦確診其中一種病症後,要小心觀察患者的情况。
由於風濕性多肌痛症徵狀多是疼痛、疲倦乏力,很多時被長者及家人誤以為是普通「老人病」而延誤診治。黎醫生提醒長者及家人,要多留意長者身體變化,如有懷疑要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