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腸癌是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剛過去1個星期,我共為3名病人確診了大腸癌,希望透過這3名病人的經歷,向大家帶出大腸癌篩查的重要。
第一名患者在他踏入50歲時,主動前來做大腸癌篩查,問診時沒發現任何可疑的徵狀,但經商量後決定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作篩查,結果發現1個「偶然發生」的2厘米腫瘤,經病理化驗及掃描,確診為早期大腸癌,並於接受微創手術5天後順利出院。
第二名患者是年約60的男士,他一直有痔瘡的煩惱,排便後肛門偶爾有出血情况。最近半年出血情况較以往頻密,加上體重下降而前來求診,我為他安排了「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的不僅是痔瘡,還在直腸發現了一個腫瘤。生長在直腸及肛門的腫瘤,病徵與痔瘡相似,很容易令患者掉以輕心,延誤了求診時機。幸好經過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是早期大腸癌,能夠接受手術以根治。
體重驟降、大便帶血快求醫
最後一名患者就沒有那麼幸運,她是一名70歲長者,諱疾忌醫;孫兒見她有超過1年時間感到下腹脹痛,持續出現帶血的腹瀉,於是「夾手夾腳」帶婆婆前來求醫。幾天後為婆婆安排大腸鏡檢查,即時發現乙狀結腸出現了1個連內視鏡都不能通過的阻塞性腫瘤,掃描後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最後她只能接受紓緩治療。
一般情况下,建議沒有任何病徵的人士在50歲開始接受大腸癌篩查,目的是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瘜肉,以徹底消除癌變風險。另外,透過篩查能發現「偶然發生」的早期大腸癌,根治大腸癌,得到更理想的預後。
病向淺中醫,一旦出現病徵如體重驟降、貧血引發的心悸、頭暈及氣喘、大便帶血或黏液、持續大便習慣改變、感覺排便不清等,應立即主動約見醫生。
文:陳偉聰(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