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一些研究均指出,改善親子相處關係、加強家庭支援、提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建立正向情緒及彈性思維模式等,均有助預防抑鬱症。青少年在社會心理範疇內需要完成3方面的發展任務,包括:
- 尋找和澄清自我形象
- 認識和處理個人身分認同和學習建立朋輩關係
- 學習獨立自主
踏入青春期的阿泉在生理和心理上遇到很多轉變和適應。這些學習、經驗和挑戰也影響了他如何步入成年期。除了協助阿泉強化人際關係以減低寂寞感外,家長及校方可以身作則,教導青少年學習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令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仍能抱着不批判、接納及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減低焦慮情緒。
專題系列文章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 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2024/25)已經展開!早打不要遲!(衛生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