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學習理解想法 運用技巧回應
betway体彩 高級言語治療師徐敏儀表示,溝通是雙向,家人除了應學習理解認知障礙患者想表達的意思外,同時亦要運用一些技巧令患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達致良好的溝通,家人或照顧者不論語氣態度、說話內容,甚至環境都要講究。
語氣態度:切忌不尊重
首先家人或照顧者必須要尊重患者的感受,他們同樣有情緒、有感覺,只是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因此說話應有禮,避免衝突,對話亦要自然,以柔和的聲調望着對方說話,不應當患者是小孩看待,避免說「BB話」;即使患者不斷重複意思,亦應耐心聆聽,巧妙利用時機轉移話題。
說話內容:是非題為佳
說話內容需簡單易明,可放慢速度對話,並多用是非題、選擇題來溝通,例如「食飯定食麵?」、「去唔去廁所?」等,盡量避免開放式提問,如「晚餐想吃什麼?」,否則患者回應會有困難。
環境:靜
跟患者溝通時,最好選擇在寧靜、沒有其他噪音騷擾的地方,溝通時靠近患者,眼望對方;如患者有視力或聽力問題,應為他配戴眼鏡或助聽器。
進食:確保充足營養 餵食有技巧
當認知障礙患者的病情步入中後期,大多會有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徐敏儀指出,言語治療師在了解病情後,會與照顧者及醫護人員合作,建議安全及有效的餵食方法,例如餵食者與患者坐在同一視平線,面對面餵食,避免患者仰頭進食。
對於失去胃口及拒絕進食的患者,照顧者可在餐前提供果汁、水果,輕微酸味的食物及飲料,令其提高食慾;如吞嚥有困難者,應尋求言語治療師或醫生先作適當檢查,如有需要可製作軟身、切碎或蓉狀食物,或用凝固粉增加流質稠度供患者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