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腎石、膽石大家都聽過;口水腺結石,你又聽過未?
▲餐後痛楚——若有口水腺結石,患者通常在進食後一兩小時內,口腔感到腫脹或痛楚。(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明報製圖)
口水腺管道十分幼小,直徑少於1毫米,一旦有結石阻塞口水分泌,患者餐後臉頰腫脹痠痛,嚴重可致發炎膿瘡。利用最幼小的內窺鏡,超微型鏡頭、鑽嘴和鉗子,可深入口水腺管道,取走結石。
每人有3對主要口水腺(或稱唾液腺),分別位於耳下臉頰的腮腺、位於下頜的頜下腺,以及舌下的舌下腺;此外,還有其他副口水腺。明德國際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志豪指出,口水腺主要作用是分泌口水,幫助咀嚼、吞嚥和消化,亦保持口腔濕潤,維持牙齒健康。
▲口水腺出口——口水腺其中一個出口,位於口腔內近臼齒一個小孔。(蘇智鑫攝)
成因:蛀牙 飲水少 口腔細菌滋生
「結石成因,可能因為口腔衛生差,例如有蛀牙、有感染;因為口水腺出口在口腔內,若口腔內有細菌滋生,細菌有可能進入口水腺管道,形成結石,阻塞口水腺通道。另外,日常少飲水,亦會令口腔細菌增加,增加口水腺結石風險。」鄧志豪指出,患者不分年齡性別,而有些疾病和藥物會令口水分泌減少,增加結石風險。
3對主要口水腺,當中以頜下腺結石風險較高,鄧解釋,因為3組口水腺分泌的成分不一樣,水、鈣比例有別,「頜下腺分泌水分較少,鈣較多;加上頜下腺管道由下而上,反地心吸力,口水容易停滯,造就一個增加結石風險的環境」。
▲深入管道——鄧志豪(右)指出,口水腺內窺鏡可深入口水腺管道,檢查有否結石或收窄。(蘇智鑫攝)
餐後臉頰腫脹痠痛 嚴重招膿瘡
口水腺出現結石,結石會令管道收窄或阻塞,水流減弱,甚至反方向倒流導致腫脹。「進食時,味蕾刺激口水分泌,幫助吞嚥和消化,口水分泌較多;所以若有口水腺結石,在進食後一兩小時內,口水腺範圍會腫脹或痛楚,如阻塞不嚴重,腫脹會在一兩小時後消退,但再次進食時,又會重複出現問題。」鄧指出,根據病人形容的痛楚,不是劇痛,多是少許悶痛、痠痛,病人或會摸到耳仔對下臉頰或下巴腫脹。
「因為結石會沿着口水腺管流動,視乎口水腺受阻程度,病情會時好時壞。」由於痛楚不劇烈,病人大都不會立即求醫,一般過三四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持續反覆出現脹腫或病情惡化才求醫。鄧指出,每年約有10至20名病人因口水腺結石腫痛而求醫,他們大都表示平日也有輕微腫脹,但不嚴重,而當有一次明顯發炎,出現嚴重腫脹或有膿瘡,就會立即求醫。
▲口水腺結石——口水腺內窺鏡檢查,見到病人口水腺管道出現結石。(醫生提供)
按摩刺激口水分泌 助排出結石
當懷疑病人口水腺結石,醫生透過觸診檢查口水腺有否腫脹,以及沿口水腺管道觸摸有沒有結石,同時會透過按摩刺激口水腺,觀察口水分泌量,以及有沒有沉澱物,「正常口水分泌清澈,如果有結石阻塞令口水滯留在管道,口水會較濃稠,或有沉澱物」。鄧指出,如果摸到結石在口水腺出口附近,未必需要進一步影像檢查。否則,利用超聲波可了解口水腺主體和管道有沒有明顯脹大,但超聲波未能看到小於1毫米的結石。電腦掃描則可看到較小的結石,以及提供全口腔三維影像;磁力共振能模擬口水腺主體和管道結構,清楚看到收窄位置。
治療方面,鄧表示,視乎徵狀嚴重和病情反覆程度,「即使有結石,如果口水分泌正常,可以選擇觀察」。病人多飲水,按摩口水腺刺激口水分泌,微小結石有可能自行排出。但病人若反覆出現腫痛不適,醫生就會按情况建議不同治療方案。
▲不同工具——內窺鏡設有多種工具,下圖左起是鑽、籃、鉗,幫助取出結石。(蘇智鑫攝)
結石太大太深 或要開刀
口水腺管道十分狹窄,直徑小於1毫米,全長約5至6厘米。若結石小於4毫米,接近管道出口,可以利用內窺鏡取石。鄧指出,口水腺內窺鏡是一套十分精細儀器,設有不同配件:鏡頭、鑽嘴、鉗、籃。醫生先在口水腺注入生理鹽水,略為擴闊口水腺,然後放入內窺鏡,用鏡頭沿口水腺管道尋找結石,利用鑽嘴打碎石頭,再用鉗子或籃子取出結石。
「不過,如果結石位於口水腺管道深處或口水腺主體,或結石大於4毫米,內窺鏡就未必適用。」鄧表示,如果結石太大,就要用傳統手術,在口腔內切開管道取石;如果結石在口水腺主體,則要考慮手術切除口水腺。
切除口水腺,會影響口水分泌嗎?鄧指出,每人有3對主要口水腺,切除1個影響不大。至於復發風險,如單純只有結石,取走結石後,復發風險低,但若結石同時有管道收窄,除非用手術切除整個口水腺,如單純取石,復發機率較高。
文:鄭寶華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