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男主角:醫生到底是?

分享此內容:

DSE過後,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都考入醫學院。很多人以為,醫生必然是從小抱着遠大的志向,或者都有過生離死別的感人往事。其實,我出身平凡,背後也沒有這麼樣的故事。只因念書時教生物科的盧老師十分悉心教導我們,令我對生物科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參與解剖課,解剖過老鼠、牛眼等,覺得很「過癮」,於是啟發了我對解剖手術這方面的探求。我現在的工作,經常要為病人做手術,面對人體複雜的結構,如果當初沒有盧老師的教導,未必能發掘我這一方面的興趣及潛能。

念醫學院的時候,實習是最辛苦的一環,是真正的On Call 36小時,工作非常繁忙,甚至連睡眠時間也沒有。或許你們會覺得匪夷所思,但醫生確實需要這些鍛煉,捱不了這關,就不要從醫了。

還記得我實習時,要將課堂的知識應用在病人身上,同一個情况,同一項手術,用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很多變化,實在不容有半點分心,最艱難的是要在極疲倦的情况下,向自己的勇氣挑戰。為何這樣說呢?人在這個時候只能強撐意志,畢竟連續工作了十多個小時,睡眠不足,但病房護士在凌晨傳呼(call)我,要為病人當下的危急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時候,挑戰來了。因為有時候病人的情况是實習醫生未有能力應付,所以要找上司,即更高級的醫生來幫忙。你想想,凌晨時分,大家都很睏,上司也是,這時要召他來看病人,上司肯定將我們罵個半死。然而,我們卻不可退縮,因為病人的健康,才是我們的首要考慮,我們唯有硬着頭皮找上司;擱下面子從來不易,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懂得謙卑,接受自己能力的不足,虛心向上司討教,那麼,之後便可以應付裕如,能夠真正幫助病人了。臨牀經驗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才可成為一個負責任的醫生。

離開學校,挑戰陸續有來。過了實習一關,便開始應考專科試。要不要做專科醫生,主要視乎個人志向,我有些同學喜歡做普通科醫生,選了門診,見識不同疾病;亦有人對個別專科感興趣。身體中有些器官是不能取代的,例如肺部和脾臟,但在泌尿科當中,很多器官都可整個更換,包括移植腎臟,或是以腸道來製造人造膀胱等,徹底恢復病人的健康。曾見過一名很年輕的女病人,是一名法庭翻譯員,事業才剛開始,卻患上腎臟衰竭,甚至連膀胱亦壞掉。這名病人需要更換腎臟及人工膀胱,完成手術後,病人可以繼續正常生活和工作。她的故事,令我很震撼,泌尿科醫生拯救了她的生命,也改寫了她的人生,實在很鼓舞。

一個苦行僧的過程

從醫這麼多年,到底什麼是醫生呢?在此我引用張曉風教授一篇文章〈唸你們的名字〉當中的字句作結,送給每位有志成為醫生的學生:「當一個生命在溫濕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布這神聖事實的人;當小孩半夜發燒時,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對象。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在一個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進急救室的人。有時候,也許你只需為病人擦一點紅藥水,開幾顆阿司匹林,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

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的最後一次心跳。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屍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awefgr.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