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尿病】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雖然糖尿病例普遍,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存在很多誤解。

問:瘦人不會患上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人是遺傳及自身免疫力出現問題,與體型無關,瘦人也可患上;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部分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除遺傳因素,還可能是出世不足磅或不足月,影響胰臟成長。這類患者的血糖指數可以很高,但身形反而偏瘦,出現如口乾、體重下跌、疲倦等徵狀。治療方法主要是胰島素,其他方案不太有用。

不同成因糖尿病 未必要用胰島素

問:一旦確診糖尿病,便一定要用胰島素治療,別無他選?

因人而異,要先了解患者病理。一型病人及部分胰島素分泌低的二型患者,治療方案確實是以補充胰島素為主,同時也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其他二型患者伴隨中央肥胖,大多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過高。曾有患者不斷補充胰島素,以為可抵消胰島素抵抗問題,結果無效用外,患者反而愈來愈肥,因胰島素會刺激胃口,添增肥胖風險。這類患者主要透過減肥及減少胰島素抵抗的治療方法。若病人肥胖但沒有代謝綜合症徵狀例如三高,病情又輕微的話,可先由生活習慣入手,改善飲食,多做運動有助降低胰島素抵抗,雙管齊下,如有改善,便毋須用藥。

如病人有代謝綜合症,便需要謹慎處理,不止要嚴控血糖水平,更要全方位改善,包括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血壓及低密度膽固醇。此類患者大多需要用藥治療,可服用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有助促進葡萄糖從小便排出,降低血糖影響,兼改善血壓、減少蛋白尿,連隨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一類藥物GLP-1 RA(GLP-1 receptor agonist)促效劑,10多年前已有口服藥,現在還發展成針劑,效果也加強;主要作用是增加腸道一種激素,輔助胰臟控制餐後血糖,有助患者減體重,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病風險及死亡率。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處方不同藥物,有些病人可能要針劑加口服藥。如以上兩種藥沒有效用,就只能採用胰島素治療。

各類型患者 併發症不一

問:一旦患上糖尿病便後患無窮,一定引發肝、腎及眼疾?

每個患者的併發症及病情發展並不一樣,糖尿病會影響肝、腎及眼,但不同類型患者的患病風險也不一樣。

一型、二型瘦人糖尿病的微血管併發症風險較大,如視網膜病變、腎小球腎炎最終可引致腎衰竭,四肢的微細血管及神經線病變可引致手腳麻痺等,主要是微血管受影響,截肢風險相對較低。惟微血管病變並非一朝一夕,可能要10多年時間演變。

對於有代謝綜合症的患者,病理上主要是出現胰島素抵抗,伴隨高血壓、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過低、血脂紊亂、高血壓損害腎臟出現蛋白尿,患者有較高的大血管風險,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及足部大血管病變,較易出現感染、潰爛及壞疽,嚴重更需要截肢。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e981ddbd17a973297e70b310f6e439c.jpg瘦人也中招——糖尿病不是肥人「專利」,瘦人也可能因胰島素分泌有異而患病。(圖:Milatas@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疾病無關);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