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心臟協會早前將高血壓標準收緊10mmHg,令不少人過去是「正常」的人變成「踩界」,要乖乖調節飲食和做運動降壓。得舒飲食(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及低鈉飲食,一直被推薦為降壓食療,究竟哪一個方法較優勝?
2017年11月,美國心臟協會更新了高血壓定義,由以往的140mmHg(上壓)/90 mmHg(下壓),收緊至130/80mmHg,血壓高於新標準即屬高血壓。
新指引下,很多血壓介乎130-139/80-89mmHg的人,變成踩界;而過去血壓游走於邊緣的人,則正式歸入高血壓患者。新指引又指出,血壓介乎130-139/80-89mmHg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50%至100%,不容忽視。
10年內患病風險低 未必需服血壓藥
在新指引下,很多病人會問:「那麼我是否需要服用血壓藥?」一般而言,高血壓可分為3期(前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代表嚴重程度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往第一期高血壓的指標為140-159/90-99mmHg;新指引下降至130-139/80-89mmHg,第二期高血壓改為140或以上/90或以上mmHg。通常醫生會建議第一、二期高血壓患者服用血壓藥控制,表面上的確是多了人需要服藥;不過除非醫生計算及評估後,患者於未來10年之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於一成,不然第一期高血壓患者亦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來改善病情。
雙管齊下 血壓愈超標成效愈高
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和體重管理,當中DASH飲食可說是專為高血壓病人而設。DASH指引建議增加鉀質、鎂質及鈣質的攝取量,例如蔬果、果仁類、低脂奶類食品、食用纖維多的食物,以助預防或控制高血壓。同時,應減少進食甜食、添加糖飲品、飽和脂肪酸食物,並以白肉取代紅肉。
DASH飲食對於血壓正常人士,可分別降低上壓3mmHg及下壓6mmHg。對於高血壓人士,則可分別降低11mmHg及6mmHg,在非藥物治療中,降壓效果顯著。
美國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首,聯合不同大學的學者及研究人員,於去年12月《美國心臟學會期刊》發表了一份有關低鈉飲食、DASH飲食與血壓關係的報告。研究早年有關DASH飲食和不同鈉質攝入量的一個隨機研究重新分析,找出412名平均年齡為48歲,在新指引下屬於高血壓前期到第二期的患者(120-159/80-95mmHg),發現同時採用DASH和低鈉飲食的降壓效果,比單一採用DASH或低鈉飲食更大,在血壓最高的群組中更明顯,部分高血壓患者都可降到高血壓前期或第一期。(見表)
低鈉=每天2.9克 港人平均逾10克
值得注意是,這次研究中,鹽分攝入量在低鈉群組為每天2.9克,高鈉為8.7克,而香港人平均每天攝入超過10克!
年輕沒高血壓 老了也易中招
年紀愈大,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愈高。在數百頁的新指引中提及,即使年輕時血壓正常,晚年出現高血壓的比例也極高。報告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早年的一個前瞻性研究,招募了1132名平均23歲的美國醫科男學生,追蹤50年,每5至10年定期檢測他們的血壓。研究顯示,年屆25、45及65歲檢測者患高血壓的比例分別為0.3%、6.5%和37%。而在研究結束時(檢測者平均約70歲),1132名檢測者中有508人患有高血壓。
雖然改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血壓,不過切勿等到血管硬化或年老時才正視問題,到時才改善已經太遲了。在高血壓新指引的報告中提及,即使45歲以下沒有患高血壓,但在未來40年內變成高血壓的機率十分高,當中非洲裔/拉丁裔美國人一生中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比白人和亞洲人高。非洲裔美國人患高血壓的風險高達93%,拉丁裔美國人為92%,華裔為84%。
因此,勿自恃年輕,以為高血壓不會找上門。高血壓之所以稱為「隱形殺手」,就是因為它無明顯徵狀,卻能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廿多歲的小伙子也可能患高血壓,再不是「老人才有的疾病」。恆常的運動、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模式才能預防疾病。有家族病史的市民,更應定期量度血壓。
文:盧維基(腎病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