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情緒管理 父母別把焦慮傳染孩子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開學兩個星期,雯雯患了感冒,在家休息了三天……老師說今年考呈分試,所有同學要加倍努力,而自己一開學就病了,想到這裏,雯雯就哭起來。媽媽回想起去年農曆新年假期後,雯雯不肯上學,擔心她又重蹈覆轍……

現今學生,背負不少壓力﹕朋輩的比較、父母的期望、社會的要求……如果壓力未能得到適當紓緩,難免出現負面情緒,這也是正常反應。父母和教師需要了解和包容,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協助,接納孩子慢慢學習掌握管理情緒的竅門。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在驚濤駭浪中真正地茁壯成長。

■個案

媽媽事事擔心 孩子緊張病倒

在暑假完結前一個星期,媽媽已經有點心緒不寧,經常催促雯雯準時起牀、檢查暑期作業完成沒有、打點開學的文具和書包,晚上催促雯雯9時半就要上牀睡覺……

而這個星期,媽媽的說話也有點特別,經常追問雯雯有沒有準備好上學,有沒有擔心升五年級,有沒有擔心功課太多……

開學兩個星期,雯雯患了感冒,在家休息了三天。雯雯在病假後上學前一天的晚上在牀上輾轉反側,擔心自己要補做病假功課而追不上學習進度,又想起老師開學時說過今年考呈分試,所有同學都要加倍努力,而自己一開學就病了……想到這裏,雯雯就哭起來。結果第二天她起牀時覺得有點肚痛,不願起牀。媽媽見雯雯不肯起牀上學,便心急起來,大罵雯雯是否又想偷懶。原來媽媽回想起去年雯雯農曆新年後假期不肯上學的情况,擔心雯雯重蹈覆轍……

身體信號反映焦慮

雯雯的個案,並不罕見。孩子的焦慮往往與父母的焦慮互相影響。雯雯的媽媽擔心去年孩子不願上學的情况會再次發生,所以她在開學前已經開始焦慮起來。這從她在生活細節的表現已可見。她愈是想雯雯準備好迎接新學年,她就愈緊張,結果媽媽的焦慮變成了孩子的焦慮。

孩子的焦慮通常從身體的信號可以看出來。因為對開學感到緊張,又加上對升小五的擔心,結果雯雯的身體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或產生輕微痛症,例如肚痛和頭痛,還會影響睡眠和動力。

對某些孩子來說,開學是每年的一大挑戰,尤其是那些曾經經歷過情緒困擾和上學問題的學生。所以當他們又再一次面對挑戰的時候,身邊人的鼓勵和接納,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在求學階段的孩子,特別是小學及初中學生,他們需要累積經驗,才能學會怎樣面對壓力和焦慮,所以屢敗屢戰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階段。身邊的人要有耐心,容許他們慢慢掌握處理情緒的技巧。

良好親子關係 解決孩子困難良藥

同時,家長也要學習面對自己的焦慮。年紀愈小的孩子,就愈會學習身邊人怎樣管理情緒。如果父母每次面對挑戰和壓力時,都不能好好處理,甚至把壓力不自覺地加在孩子身上,試問他們又怎能學習得到呢?

曾經有一名媽媽來見我,她說﹕「是我6歲的兒子叫我來找你,他說有病的是我!」說罷就痛哭起來,將一直以來抑壓着的委屈、擔心、矛盾和憤怒一下子爆發出來。原來她的兒子每天做功課時總會跟媽媽大吵起來,每次都要打鬧收場。媽媽的焦慮和憤怒漸漸變成了一個負面循環,母子都走不出這個胡同。我建議她的兒子接受評估,才確診兒子患有讀寫障礙,開始接受訓練和在學習上調適;而媽媽要學習接納孩子的困難,也一直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跟孩子溝通的技巧。兩母子最終重拾昔日良好關係。現在,兒子快要升上中學,兩母子每次來見我的時候,總是拖着手,有說有笑地跟我訴說兒子近來的困難。看着他們像朋友般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我更深深感受到,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解決孩子困難的最佳良藥。

■給爸媽的話:愛惜自己鬆一鬆 調節情緒

管教孩子實在面對不少壓力,家長除了學習管教技巧外,切記也要調節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壓力:

‧不要將孩子的世界變成自己的世界、孩子的成就等於自己的成就

‧沒有人一生出來便懂得做父母,每個父母都需要一面學習,一面改善管教技巧

‧要愛惜自己,最少每星期一次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例如﹕逛街、看電影,或跟朋友、伴侶聚會,放鬆一下心情

‧嚴選信息,減少接收令自己緊張的信息,例如避免經常瀏覽和過分在意在社交群組中那些流傳「必讀課程」或「必做補充練習」,或那些將孩子之間的成績和在學校表現互相比較的信息,以增添自己和孩子不必要的壓力

對於焦慮的孩子,父母可以﹕

‧建立跟孩子溝通的習慣,每天安排時間跟孩子說笑聊天,了解孩子在學習、社交、活動等情况。從孩子說話中,了解他們的情緒和可能遇到的困難
‧耐心聆聽,不要太快打斷、反駁,或教導孩子,讓孩子有空間慢慢說出心裏的話

‧接納孩子有負面情緒,避免否定孩子的感受

‧讚賞孩子願意分享他的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和他的心情,告訴孩子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鼓勵孩子一起找出辦法

‧留意孩子的身體信號,例如頭痛、肚痛、疲倦、睡眠質素、胃口轉差,如果次數太頻密,或情况轉差,並同時出現情緒變化,例如情緒低落或暴躁不安,應該盡早帶孩子見兒科醫生、兒童精神科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作出診斷和治療

■給教師的話:課餘多跟學生傾心事

教師也是孩子世界中重要人物,很多時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都是由教師首先發現。一些很熱心的教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也十分關顧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願意用課餘時間,跟學生傾心事,也願意跟我在他們休息、午飯時間開會,討論協助學生在處理學習和情緒上的事宜,實在令人感動。

我曾經在一間學校開會討論一名學生的情緒問題,兩名副校長、訓導教師、輔導教師、學校社工和班主任,盡心盡力地一起想辦法,盡量協助這個學生在情緒和學習上得到最大的支援。他們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實在值得欣賞。

作為教師,可留意學生的情緒、行為:

‧課堂表現﹕是否出現明顯變化,例如學生在課堂表現得很疲倦或睡覺、情緒容易波動、心不在焉

‧出席紀錄﹕是否經常遲到或缺席

‧學習表現﹕成績明顯退步、欠交功課、拖延功課,或在功課(周記)上表達負面情緒

如學生是小學生,便須跟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變化。如學生是中學生,可先向學生表達關心,了解情况和需要,然後再跟家長討論,作出跟進。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475794eddbb5bada6e06a5df37bf4a44.jpg互相影響——父母的焦慮與孩子的焦慮往往互相影響,媽媽愈緊張,孩子愈焦慮。(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4757a01db103b87c4d7f3ecd4e030c4c.jpg(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ktaylorg@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4757ad7aada48ed068107f8ec69b6b97.jpg歎下午茶——父母要懂得調節自己情緒,每星期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事,見見朋友,逛街歎下午茶。(Tomwang112@iStockphoto);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