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美等地4月底起陸續出現有川崎症徵狀的兒童,抗體檢測發現可能曾染新冠病毒。醫管局上周起邀今年患川崎症的兒童驗抗體,14名病童中,3人經覆檢證實沒中和抗體,排除曾受感染,另有兩人仍需進一步測試。醫管局成立特別小組跟進患川崎症的兒科病人;衛生署將安排3名初步陽性患者的家屬作深喉唾液病毒測試。
另兩人不確定 需再驗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為檢視本港川崎症情况,各公院兒科部門上周初起回顧今年患者,包括邀請病人返院抽血。至昨共將14名川崎症兒童的血清樣本送往港大驗抗體,當中3人測試初步呈陽性,另外2人結果不確定;進一步測試顯示,兩名原本測試初步呈陽性、一名結果不確定的兒童,在血清中沒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證實川崎症並非源自新冠病毒,餘下兩童測試仍在進行。本港的新冠病毒確診者中,至今無人出現川崎症徵狀。
瑪嘉烈醫院兒科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本港每年約有200宗川崎症,現無明顯上升,醫管局成立特別小組跟進病童,入院時會驗病毒及抗體。對於醫管局昨在本報查詢後才通報衛生署,他表示局方沒意圖隱瞞,而是要再測試以證實患者有否新冠病毒抗體。
關又指出,川崎症患者早前的病毒測試均呈陰性,代表沒傳染性,而外國一般在疫情爆發後3、4周,兒童才出現免疫系統問題,即使病情是新冠病毒誘發,相信其體內病毒已不具傳染性。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杜啟泓表示,川崎症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身體可產生不同抗體,造成抗體測試較大可能有「假陽性」。
兒童免疫及傳染病專科醫生何學工推斷,患者曾接受丙種球蛋白治療,含健康人士抗體,或影響測試結果;若曾感染其他冠狀病毒,亦可能引致「假陽性」。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