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新冠、流感病毒等夾擊,不少人接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長時間受鼻水鼻塞困擾。當鼻腔及鼻竇長時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慢性鼻竇炎病人會持續鼻塞、面痛,部分患者因鼻黏膜增生長出鼻瘜肉,引發鼻水倒流兼喪失嗅覺。(編者按: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外,鼻瘜肉更會阻塞鼻竇出口,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鼻竇炎令患者鼻塞、鼻水倒流 鼻瘜肉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鼻竇炎及鼻瘜肉是常見的鼻部疾病,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翠欣解釋,當鼻腔通道及鼻竇表面黏膜長時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黏膜長期受炎症刺激,會引起水腫,繼而產生良性腫塊鼻瘜肉,「呈半透明,軟腍腍,像一粒小提子般」。
二型炎症可引發多種過敏疾病 切除鼻瘜肉可復發
鼻瘜肉另一病因是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出現二型免疫反應出錯,稱為「二型炎症」,並引發多種過敏疾病,例如濕疹及哮喘(見「知多啲」)。香港大學內科學系風濕及臨牀免疫科主管、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指,二型炎症令鼻竇不斷發炎,誘發黏膜增生,形成鼻瘜肉,但即使切除瘜肉,多數病人也會復發。而根據國際間的數據,有12%成年人患慢性鼻竇炎,當中八成人同時有鼻瘜肉問題。
瘜肉塞呼吸道 可致呼吸困難影響睡眠
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黃翠欣說,鼻瘜肉也會阻塞鼻竇出口,引起鼻竇炎,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從事物流工作的陳先生,過去20年三度經歷煎熬,一次又一次要全身麻醉接受內窺鏡鼻竇手術。他試過每晚睡覺都呼吸困難,半夜被迫起牀坐起來,「最嚴重時會唞不到氣,即使噴了抗敏藥,但藥力在4至5小時後就消失。睡至凌晨3、4時便紮醒,鼻塞、鼻涕很嚴重。基本上在手術前,每天也睡不了多久,醒來之後要走出客廳睡,只是坐下來,合上眼歇息一下」。
相關閲讀:【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個案:瘜肉不斷復發 三度手術切除
現年65歲的陳先生早在2004年,開始受鼻竇炎及鼻瘜肉夾擊,因鼻腔長滿瘜肉,首次接受內窺鏡手術。至2018年病情復發,他鼻涕長流,阻礙呼吸,要再次全身麻醉以微創手術清除瘜肉。事隔3年,他再有大量鼻涕,「是一塊塊呈淡黃色的,一天要用一兩包紙巾擤鼻涕,家人也覺得煩,反問要用那麼多嗎」?困擾陳先生的,還有嗅覺,因為當瘜肉變大,殃及嗅覺神經,連身邊傳來異味也不自知:「白花油嗅不到,燒焦東西又嗅不到。」
「醫生說若我再不做手術,會影響視覺神經。」陳先生本身患哮喘,驗血結果亦發現,其鼻瘜肉與過敏反應有關,故他接受建議,今年1月先以手術切除瘜肉,隨後每隔2至4星期,透過皮下注射生物製劑。
目前,醫生會透過鼻腔內窺鏡檢查、鼻部電腦掃描等方法,確認鼻內組織增生情况,並排除鼻竇腫瘤。在治療方面,醫生會因應鼻瘜肉的大小、影響範圍及病徵嚴重程度,決定病人是否需要使用藥物及手術治療。
生物製劑減炎症及過敏反應
藥物包括鼻部類固醇噴劑、治療敏感的口服抗組織胺、控制嚴重感染的抗生素,以至高濃度口服類固醇。黃翠欣指,如藥效未如理想,醫生會建議以「功能性內窺鏡」微創手術,切除鼻腔及鼻竇內瘜肉、異物及囊腫等病變組織。手術過程約2至3小時,須全身麻醉,一般要住院3日2夜。
黃翠欣指出,過往病人接受藥物及手術治療後,有可能復發。直至2021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第一款可用作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生物製劑,該藥主要抑制體內白細胞介素IL-4及IL-13,從而減輕炎症及過敏反應。該藥去年8月獲本港衛生署批准可治療這類病人。
李曦補充,單透過手術治療由二型炎症引發的鼻竇炎及鼻瘜肉,屬治標不治本,「切了瘜肉,鼻腔暢通了,沒那麼痛,但無減少發炎,對嗅覺亦無幫助」。使用專門針對發炎的生物製劑,才可減低復發機率,甚至有機會使現有鼻瘜肉縮小。
現時,全球共有3種生物製劑獲准用在鼻竇炎伴鼻瘜肉患者身上,分別針對不同白細胞介素(IL)或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2款過去1年先後在港註冊應用。李續稱,3款藥物也相當安全,副作用主要是針口反應,醫生會按不同病人建議合適藥物。
打首針瘜肉縮小 重拾嗅覺
香港大學目前正在做一項生物製劑治療鼻瘜肉的研究,已有逾10名病人參加。當中六至七成患者有鼻瘜肉復發,有病人更接受過三四次手術切除,他們注射了生物製劑至少半年。李曦說:「打了首針後,最快幾日就有改善,由完全喪失嗅覺,至什麼氣味也嗅到;瘜肉亦縮小了,一兩個月已有明顯效果。」至於病人一旦停藥,之後會否復發或何時復發?他指本地未有相關數字,但據外國經驗,停藥後全部患者都會復發。
事實上,公立醫院暫未將生物製劑列為鼻竇炎伴鼻瘜肉的常規治療,患者若要注射,主要在私家診所或醫院用藥。然而,生物製劑的每月藥費估計約1萬至1.5萬元。
「最大憂慮是病人的負擔能力。」黃翠欣說。陳先生現時正使用藥廠資助的生物製劑,為期半年。他接受手術配合生物製劑後,療效顯著,年初至今未見復發迹象。對於嗅覺恢復,陳先生喜出望外,「洗澡時,嗅到沐浴露的香味,好香呀!很久沒嗅過了」。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知多啲:二型免疫反應出錯 鼻敏感、濕疹、哮喘發作
免疫系統乃人體的防禦機制,當偵察到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源體或有害物質入侵,就會反擊。港大內科學系風濕及臨牀免疫科主管李曦指出,若免疫系統出現錯誤,變得過度活躍,或會攻擊自己身體,引發自體免疫病,其中二型炎症即二型免疫反應出錯,與過敏病較大關連,可致濕疹、過敏性哮喘、鼻敏感、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共病。
他解釋,免疫系統有不同武器,一型、二型及三型的免疫反應可分別殺滅不同病源體;若一型免疫反應出錯,會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各種炎症;如屬三型炎症,就會產生霉菌、化膿等不同感染。
跨專科診治過敏者
雖然濕疹、鼻竇炎與哮喘的病人或分別向皮膚科、耳鼻喉科或呼吸科醫生求診,但從免疫科角度看,部分患者可能牽涉同一病理,是源於二型炎症:「出現在鼻子會有鼻敏感、鼻竇炎;在肺部就會有哮喘;在皮膚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即濕疹。」由於生物製劑是標靶藥,可針對地解決二型炎症,很多病人用藥後,其濕疹、哮喘及鼻竇炎一併改善。
香港大學成立了一個由免疫科及耳鼻喉科醫生合作的診所,逢周四上午診治鼻竇炎以至嚴重鼻敏感的病人,除了生物製劑,亦會使用脫敏治療;家庭醫生、私家診所或公立專科門診如有需要,可轉介病人給他們。他期望,跨專科照顧過敏患者會成為未來趨勢。
文:譚以和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