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肺炎潛伏社區,突然有幾聲咳兼打噴嚏,想知自己有否「中招」?現在有不同測試,深喉唾液、抹取鼻咽、糞便、血液等。
衛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不應自行使用家用試劑驗新冠病毒。究竟各種測試有何分別?應檢驗抗體,還是檢測病毒?專家強調,檢驗方法不對丶時間錯誤,「假陰性」隨時出現。
現時新冠病毒測試,大致可歸納為檢測病毒核糖核酸(RNA)、抗原和抗體。betway体彩 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表示,偵測病毒核糖核酸是診斷的黃金標準,而當中使用的技術為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簡稱PCR)。
‧核糖核酸測試 診斷黃金標準
病毒核糖核酸透過採集深喉唾液(deep throat saliva)、鼻咽及咽喉拭子(nasopharyngeal and throat swabs)、糞便等樣本,利用PCR技術檢測。由於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而PCR採用的酵素只能將DNA放大,因此要透過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CR)先將RNA反轉錄成cDNA(complementary DNA),再將病毒基因某些段落以引物(primer)用PCR技術放大,然後以熒光探針量度結果。
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含量約10^6 copies/mL,肺部則大約有10^8 copies/mL,而PCR的測試敏感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高,只要有小量病毒基因片段亦能量度出來,所以測試敏感度可應付有餘。值得留意的是,測試敏感度是計算儀器測試的準確度,有別於臨牀敏感度(clinical sensitivity)——後者是指實際確診病人中,被判斷為陽性的比例。溫州醫科大學研究發現,在51名新冠患者中,胸部CT的臨牀敏感度高於PCR(分別為98%和71%),當中取決於樣本質素(採集技術)、樣本性質、採樣時間、試劑及化驗室質素。
‧快速核糖核酸試劑 45分鐘有結果
醫管局近日增購的自動化驗機,亦是利用PCR技術,但步驟簡化了。提取病毒核酸及放大DNA的步驟,濃縮在獨立模組內。將樣本放入獨立模組,再放入檢測儀器內便可檢測,需時由原來6小時減至約45分鐘。
‧糞便檢測 幼童檢測較準確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上月開始與衛生署合作,為經機場入境、沒有任何新冠病徵的抵港人士提供糞便化驗服務。由於兒童糞便樣本較易採集,令檢測結果較準確,暫以兒童及嬰孩為檢測目標。馬紹鈞表示,有關檢測同樣運用PCR,惟糞便中含許多PCR反應抑制物,或影響準確度。
‧抗體測試 敏感度成疑
抗體測試又稱血清測試,透過血液樣本檢測體內有無抵抗病毒的抗體。惟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目前無證據表明,使用抗體檢測可以證明一個人具有免疫力,或受到保護免於再受感染,有抗體並不意味着免疫。
‧抗原測試 缺文獻支持
抗原測試是病理化驗檢查之一,可利用鼻咽拭子、痰液,將樣本轉移至試劑。測試劑含有相應抗體,識別病毒抗原。韓國以此作為社區篩查,臨牀敏感度約70%至80%,但暫時沒有足夠文獻支持,亦沒有建議在醫院使用。馬紹鈞強調,抗原和抗體測試都只可用作篩查,不能單靠它們診斷。
知多啲:抽樣位置病毒不足致「假陰性」
德國迅速控制疫情,分析指大規模測試應記一功;大規模測試讓高危人士可及早知道自己有否染疫,不隨便走入社區播毒。但英國曾計劃為民眾做抗體測試以重啟經濟,卻惹來爭議,何解?多個國家指中國製造的試劑誤差率高,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對新冠肺炎檢測存有很多疑問,馬紹鈞逐一拆解。
鼻咽抽樣敏感度較高
問:檢測新冠病毒有什麼取樣方法?
答:深喉唾液、鼻咽及咽喉拭子、糞便、血液,都是現時採集樣本方式。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抽取12名新冠患者的唾液,當中11人(91.7%)檢測到新冠病毒。鼻咽及咽喉拭子的檢測敏感度較高,是世衛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方法。以鼻咽及咽喉拭子為標準,深喉唾液敏感度是前者的92%。
由於鼻咽及咽喉拭子敏感度更高,因此醫生通常建議用於住院病人或高度懷疑個案,並由醫護抽取樣本。至於深喉唾液,測試者可以自行取樣,減低傳播風險,適用於門診病人、沒有特殊病徵但有外遊紀錄、曾接觸確診者(例如某類感染聚集群組)、取得健康證明書等人士。
問:什麼因素導致檢測呈「假陰性」?
答:抽取樣本位置的病毒量不足可能導致「假陰性」,例如病毒集中在肺部,沒有在上呼吸道出現,取鼻咽樣本未必能確診;檢測結果也取決於樣本質量,如取鼻咽及咽喉拭子時僅在鼻孔拭抹,沒深入鼻腔內或未到達喉嚨,病毒量不足可致「假陰性」。另外,病人於潛伏期內病毒含量可能比較少,難以檢驗,亦會出現「假陰性」。
感染初期驗抗體不準確
問:有報道指中國生產的新冠病毒試劑誤差率高,何解?
答:有指中國快速試劑準確度僅30%。這些試劑是抗體測試,不適用於急性診斷或檢測早期感染,因為通常病人感染後,在7至14天後體內才出現抗體;若在感染初期檢驗抗體,或會出現「假陰性」。
問:應什麼時候做抗體測試?
答:抗體測試適用於輔助斷症,例如鑽石公主號部分乘客有新冠肺炎徵狀,但多次接受核糖核酸檢查呈陰性反應,其後做抗體測試呈陽性,需要隔離。此外,抗體測試或可作預後估算,有文獻記載抗體較高的患者,病情較嚴重,但目前仍未可證實。
另外,想知道曾否接觸過新冠肺炎病毒,如早前患上肺炎或出現徵狀但未知原因,或家中有隔離人士,已過了1個月也沒病徵,不知道自己有否「中招」,按流行病學做法,這類人士可考慮做抗體測試。雖然坊間有快速試劑出售,檢測血液內IgM及IgG抗體,不過品質和準確度成疑,市民切勿自行測試來證明有否「中招」。
知多啲:抗體與病毒可共存
多國正研究透過抗體測試,向有抗體人士發放「免疫證明」復工。馬紹鈞卻認為有風險。「即使有抗體,不代表體內病毒完全清除,有些病人的抗體甚至可以與病毒共存。單靠抗體測試發放『免疫證明』,做法存有風險。」他補充,前往部分國家或粵港澳跨境貨運車司機到廣東省,入境前須持有醫院的健康證明,都是用PCR核糖核酸測試,準確度高。
單驗抗體發放「免疫證明」有風險
他補充,香港暫時未需要做大型抗體測試,但相信當疫情緩和後,會愈來愈多人做抗體測試,作回顧性診斷(retrospective diagnosis)。曾受感染的患者,有可能產生保護抗體,但目前不能確定保護力有多強。當有新冠病毒疫苗面世,有抗體人士可以不用立即接種。
此外,大規模抗體測試有助了解實際感染人數。新冠肺炎的光譜有多闊仍未知,很多輕微徵狀病人可能「走漏眼」未被檢測出來。美國史丹福大學本月發表研究,對象為加州聖塔克拉拉縣3330人,接受新冠病毒抗體測試,發現患病率介乎2.49%至4.16%,估計全縣感染人數為48,000至81,000,較確診病例多50至85倍。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專題系列文章
- 【新冠肺炎】袁國勇研究團隊:新冠肺炎患者戴口罩較健康者戴口罩有效
- 【抗疫你要知】梨木樹再現確診需提高警覺 專家分享防疫資訊
-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 驗抗體抗原僅適合篩查 新冠檢測 醫院PCR最準
- 【抗疫你要知】早午晚「 郁 」 10分鐘 3招9式 疼痛遠離我 !
-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 【抗疫你要知】無懼新型冠狀病毒? 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 15招傍身開心迎BB
- 中藥食材經 和味配搭 性質平和宜長幼食用
- 何栢良預期:本港1/3年輕新冠患者無病徵 繼續高度戒備保持社交距離
- 中西醫合璧戰新冠 舊藥新用 尋最佳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