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無期,生命有期。如何在疫情中健康生存成為熱門話題。適當的隔離措施,民眾戴口罩、勤洗手的自覺,無疑為亞洲國家帶來了防疫成效,中醫藥的介入在中國內地治療新冠肺炎時也起了正面作用。由於至今尚未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病毒感染後的徵狀輕重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免疫力。
黃芪黨參 健脾補氣
免疫力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機能,病毒或細菌只有通過人體免疫機制的薄弱環節才能入侵。這次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個案中,老年人和長期病患者佔多數,提示免疫力低下是引起危重症的內在原因。中醫學中有「衛氣」的概念,《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氣必虛」,「衛氣」和「正氣」類似免疫力。要保證正氣充足,關鍵在脾胃機能旺盛,為廣東人所熟悉的黃芪、黨參一類能夠健脾補氣,藥理研究顯示有助提升體弱者的免疫力,故針對畏風怕冷、飲食量小、容易感冒的人士,可以每周用15至30克以上藥材加入烏雞或豬骨煲湯;或根據中醫指引服用玉屏風散一類中藥調節免疫機能。
胡亂進補 適得其反
但並非所有人都應通過中藥進補提升免疫力。新冠肺炎中一些體質健壯的年輕人在發病後病情突然加重,產生炎症風暴而死亡,這可能與身體的免疫亢進有關,是機體在清除病毒的同時,嚴重地傷害了自身。中醫學自古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如果不當服用補藥,導致免疫活化,適得其反。新冠肺炎屬於中醫瘟病範疇,患者中濕熱徵狀多見,故平時沒有明顯虛弱表現的人不但不應自行服用補藥,特別在入夏氣候濕熱之時,在飲食上需注意多選用清利濕熱的食品,如冬瓜、老黃瓜、土茯苓、荷葉、薏米、赤小豆等,避免過食辛辣刺激、火鍋煎炸類食品,同時特別要重視保證睡眠和保持情緒穩定,以免虛熱內生。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