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痛風由飲食著手

分享此內容: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積聚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要減少復發,須從日常保健、減輕痛楚及控制尿酸水平著手。betway体彩 及《明報》健康網早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辦「痛風診療新趨勢」講座,分享痛風診治及各種痛風飲食,拆解坊間對痛風食療的謬誤。

年紀愈大患上痛風機會愈高。betway体彩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表示,70歲以上患有痛風機會明顯增加,主因是機能衰退,尤其是腎功能衰退影響尿酸排出,使尿酸積聚導致痛風機會增加。較常積聚的位置包括關節、筋腱及滑囊。病徵多為急性關節痛,痛楚會在24小時內形成,令關節紅腫、嚴重疼痛、不能活動。若出現在腳趾公位置,甚至會痛得不能站立。有需要可進行超聲波或雙能量電腦掃描,檢查關節發炎及尿酸沉積情況以作診斷。

預防痛風由飲食著手
張錚醫生(右)及營養師鄭智俐強調預防痛風需控制飲食。

避免持續高尿酸

尿酸值反映痛風機會,5毫克/分升以下的痛風機會近乎零,但升至7至9毫克,患痛風機會就會直線上升。張錚強調,痛風並非純粹由尿酸引致。他以點火為例,積聚的尿酸是柴枝,來自動物脂肪的長鏈脂肪酸、醋酸鹽(酒精)及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的燃點物,即大魚大肉及飲酒,容易引發痛風。而攝取奧米加3、食用纖維及短鏈脂肪酸(奶類食品如芝士及牛奶),則有助減少痛風復發。

雖然痛風病徵一般會在7至10日自然消減,但患者若不服藥治理,尿酸會持續沉積形成尿酸石,痛楚程度及發病時間亦會隨之增加。而關節因長期發炎及受到破壞,將影響關節活動能力。張錚指出,治療急性痛風的藥物全屬消炎目的,不能降低尿酸值。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鹼、生物製劑。藥物成效相若,選擇取決於病人體質及對患者是否有明顯副作用。

痛風只是高尿酸的警號,患有痛風而又不處理高尿酸問題,會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風險。高尿酸主因是腎臟排出尿酸功能欠佳,遺傳、腎功能衰退、肥胖或藥物都是影響因素。尿酸值每高出1毫克,高血壓風險增加13%。尿酸高的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46%、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34%、中風風險增加41%。若尿酸值高於8毫克,腎衰竭風險較常人高出9倍。張錚鼓勵一年有超過一次急性痛風發作或患有痛風共病的患者,應考慮服食降尿酸藥。其中,別嘌醇及非布司他用於阻截嘌呤成為尿酸;丙磺舒幫助排出尿酸。不過,別嘌醇有機會增加出現嚴重藥物敏感風險,醫生在處方藥物前,可通過遺傳基因測試預計患者對別嘌醇的敏感風險。他亦提醒,由於尿酸水平波動有機會引發痛風,因此患者在服藥首六個月,即使成功降低尿酸水平,亦未必見到成效,但病人應繼續服藥,藥效會逐漸出現。醫生或會同時提供預防痛風藥物,當中最常用是秋水仙鹼。

預防痛風由飲食著手
暴飲暴食會為痛風「助燃」,市民出席講座了解更多飲食須知。

營養師拆解嘌呤謬誤

嘌呤的代謝產生尿酸,因此嘌呤攝取過多,會令尿酸增加。由於嘌呤佔八成源自人體內部,兩成由進食攝取,而動物或植物性食物都含有嘌呤,份量高低各有不同,因此追求零嘌呤並不可能。betway体彩 營養師鄭智俐表示,戒口未必有助降尿酸,如何排走尿酸才重要。其中要多吃蔬菜及水果等鹼性食物,每日喝2至3公升水份,包括清水、清湯、檸檬水、牛奶、花茶或綠茶。而濃茶、咖啡及酒則不作水份計算。另外,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也有助排走尿酸。

坊間有指痛風患者啤酒不能沾,紅酒或白酒則可小酌。鄭智俐澄清這是一個謬誤,乙醇會引發乳酸及酮體的積聚,不單會阻礙尿酸排出身體,更會刺激關節發炎引發痛風,因此任何酒精都會對痛風帶來影響。而啤酒含有嘌呤,會促進尿酸的合成,因此對痛風患者影響較大。

坊間亦有指全素食可避免痛風發作,鄭智俐指出,素食不等於低嘌呤飲食,當中也有很多中嘌呤的食物,例如黃豆、豆芽、菇藻類、蘆筍、竹筍等,每日應進食少於半杯,沒有必要堅持「全素食」。另外,因水溶性的嘌呤在加工過程中流失,黃豆加工成豆腐或豆腐皮後,其嘌呤含量會大幅下降。在痛風緩解期,可以適量攝入大豆製品,建議順序是豆腐、豆乾、豆漿、整粒豆,攝入量也應按順序減少。而100克的乾黑木耳含有超過100毫克嘌呤,看似是屬高嘌呤食物,但浸水後重量會增加10至12倍,嘌呤含量下降成為低嘌呤食物。

暴食及節食都可誘發痛風復發,要預防就應避免進食高嘌呤、高脂、煎炸、過鹹及辛辣的食物。其中,蛋白質食物如鯖魚、沙甸魚、動物內臟、肉汁等都屬於高嘌呤食物;肉類及海鮮都是中嘌呤食物,每日應限制6至8両;低嘌呤食物特別推介雞蛋。飲品方面,內臟製成的湯、燉湯及酒精飲品都是高嘌呤;肉湯屬中嘌呤;蔬菜湯、果汁、汽水、咖啡及茶,都屬於低嘌呤。鄭智俐強調,痛風復發期間,應減少每日攝取的嘌呤總含量,盡量選擇低嘌呤組合的食物。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