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位資深牙醫因對中醫有興趣,來到診所跟診,同場有另一位中醫,大家作豐富的學術討論。牙醫跟診完畢後問了一些病症的整體看法,有很好的交流,但是最後他說:雖然了解中醫很有意思,可是在牙科上不知道有什麼用處?我回應說:西醫往往也有同樣疑問,學了中醫這不屬於自己本科的知識可以有什麼用?
一般來說,西醫在本科裏學到的已經足夠醫治病人,雖然學醫時沒接觸到中醫,但是不管西醫或牙醫,本科已經有很多醫療細節去幫助病人,所以自然認為用學到的已經足夠使用。但當接觸中醫後,或許覺得有幫助。
跳出本科框框 避免漏診
第一,醫生看病時,如果遇上一些醫學問題是他以前沒接觸過,有可能因為沒學習過而漏診。漏診需要正視,有時可以影響很大。常見病人有嚴重痛苦,但因醫者本科有所限制而找不出診斷,或簡單以為找不到肉體病患就當作精神病態。當一旦漏診了重要的病變,除了影響病人,醫生心裏亦不好過。所以當學習更多,病人來診時發現病人有其他病徵就可以提醒早點注意,這對病人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當每個人多學了,會更清楚哪一條渠道更好。雖然已有足夠能力醫治病人,但再加上對中醫的認識,就會有另一個角度幫助病人,不論學習的是中醫、西醫或是牙醫,也需要有這種心態。若未能從多方面分析時,有可能只治好一些病徵而忽略了發病的根本;若能及早看出問題的本質,就可以更清楚治療的先後次序:可能是中醫先,可能是西醫先,治療不會繞道。
有更多方法、藥物選擇
第三,可以有更多藥物選擇。就以牙科作例子,牙痛當然看牙醫,但牙肉痛可能是身體不佳而引起的牙肉發炎,而非因牙周病而引起的牙肉腫痛。除了用牙醫的嗽口藥水,這種狀况找中醫清熱可能更有效;亦可以用西藥Docusate,是一種軟便劑,但也帶有清熱作用(注意不是所有軟便劑都有清熱作用)。所以可以說,當你掌握更多不同的知識時,就可以更有效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幫助病人了。
第四,如果做醫學研究,各方不同的角度有助釐清病本病證,研究會進一步提升。
總之,多方的學習,能夠幫助在整個醫療健康普及,西醫與中醫可以有所交流。
相關文章:
單靠刷牙 難滅口腔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