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血液檢測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準確率逾九成  有家族病史或55歲以上有病徵可測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早前研發出透過血液檢測早期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及輕度認知障礙(MCI),只需抽取少於5微升血漿,就可檢測人類血液中21種蛋白質,對診斷早期AD及MCI的準確率分別有超過96%及超過87%。[編按:團隊引述2023年統計處數字,本港65歲以上人口165萬,經推算,約8.5萬人為澱粉樣蛋白斑塊陽性的輕度認知障礙(Aβ+MCI)患者。]該項技術現已可臨牀使用,例如評估AD藥物效果及治療進程等,相關技術同時授權科大的初創公司「康至德有限公司」(Cognitact Limited)在市面使用,為有需要市民提供檢測服務,費用約7000元。

【認知障礙症】血液檢測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準確率逾九成  有家族病史或55歲以上有病徵可測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主要特徵是記憶力喪失、認知障礙、神經元喪失及大腦萎縮等。(網上圖片)

血液檢測$7000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及輕度認知障礙症

研究團隊表示,新開發的血液測試適用於不同族群,包括中國和歐洲,亦較傳統診斷方法簡單、高效且入侵性低,只需抽取少過5微升的血漿,透過集成檢測芯片,可同時檢測21種與AD相關的血液蛋白生物標誌物的水平變化,從而評估多個關鍵生理進程,更準確檢測AD和MCI,以及密切監測病情發展。

【認知障礙症】血液檢測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準確率逾九成  有家族病史或55歲以上有病徵可測
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早前研發出透過血液檢測,可精準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AD)及輕度認知障礙(MCI),團隊主要成員包括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教授傅潔瑜(左起)、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江源冰、校長葉玉如、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學家葉翠芬及該中心臨牀研究員莫健英。(黃志東攝)

早識別 2050年患者可減四成

團隊引述2023年統計處數字,本港65歲以上人口165萬,經推算,約8.5萬人為澱粉樣蛋白斑塊陽性的輕度認知障礙(Aβ+MCI)患者。根據現有趨勢,推算2050年美國的AD患者數量將有近1400萬,但若有早期及時的疾病診斷、管理與治療,延緩AD發病,則估計只有約800萬,顯著降低對社會醫療的負擔。

科大洽醫局納恆常測試 有病史或55歲以上有病徵可測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學家兼康至德董事葉翠芬指出,血液測試的技術於去年7月起投入市面,費用約7000元。她透露正與醫管局溝通,未來是否有機會將有關血液測試納入恆常測試,「很希望做到這件事,幫到更多老人家」。

至於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做血液檢測,葉翠芬指出有兩個考慮因素,一是有家族病史、尚未求醫,但擔心患上AD的人,另一是55歲以上、認為出現記憶力衰退的人,均可以聯絡康至德做血液測試。

同時可測藥物成效 治療更佳

科大校長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表示,新開發的血液測試除了用作早期診斷,亦能幫助篩查適合相關藥物的患者,以及用於評估藥物成效,為患者提供更好治療。

葉玉如舉例說,去年7月專門治療早期AD患者的藥物倫卡耐單抗(Lecanemab)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而血液檢測對醫生分辨早期病人,以及選擇如何用藥非常重要,「病人毋須經常照腦,就可以透過血液檢測技術監察藥物反應,以檢視藥物有沒有效」。


相關閲讀:體檢解構(上)- 血液常規檢查 (養和醫度百科)


話你知:傳統診斷難覓早期患者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該病主要特徵是記憶力喪失、認知障礙、神經元喪失及大腦萎縮。患者的大腦異常積聚有害的澱粉樣蛋白斑塊(Aβ)與神經纖維纏結,令腦細胞功能受障礙和喪失,進而導致漸進式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以及日常活動和溝通困難。

現時阿茲海默症診斷方法主要有兩類,一是臨牀認知能力評估,但較主觀,亦未能在早期輕度認知障礙階段診斷,無法判斷早期患者腦部是否有病變。臨牀症狀一般在患者大腦病變10至20年後才出現,屆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難以獲得有效治療。


相關閲讀: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另一個方法則是基於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利用腦部Aβ正電子掃描檢測(Amyloid-PET)或腦脊液測試來診斷,儘管可以做到疾病早期管理與治療,但檢測費用昂貴,或有入侵性高的採集方式,故亦未有普及使用。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