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無得避? 郁手郁腳急步行 養老又養腦

分享此內容:

認知障礙無得避? 郁手郁腳急步行 養老又養腦
急步行健腦——帶氧運動健身亦健腦,而運動模式可以簡單至在公園急步行,即比步行行快些但又不至於跑步的狀態即可。(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認知障礙症是腦部逐漸退化的疾病,腦部功能包括:記憶力、解難能力、思考能力及語言能力慢慢減退,影響患者情緒、行為及感觀等;不但影響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質素,還增加照顧者的壓力。

認知障礙症不論在個人、家庭及社會層面都帶來相當影響及壓力,政府和社會各界近年來投放不少社區資源,合作提供支援。

認知障礙症,或稱腦退化症,種類繁多,超過100種病症都屬認知障礙症類,較普遍的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血管性腦退化症,其他還有利維體(Lewy Bodies)腦退化症及額顳葉型腦退化症等。當中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腦退化症分別佔整體病例約70%及20%,其他則佔約10%。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腦退化症,女性較普遍,徵狀逐漸發展;早期徵狀主要有短期記憶和學習新知識出現困難,甚至出現情緒問題如抑鬱和焦慮等。而血管性腦退化症多由腦中風及心血管問題導致,男性較為普遍,病情階段性發展(即腦功能受損程度視乎腦中風次數而累積),徵狀則視乎腦部受損位置而定。

 

可早於35歲發病

很多人認為認知障礙症是長者獨有,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年齡和基因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外,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過量煙酒、飲食不均衡,以及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三高和肥胖等,都會增加患認知障礙症風險。同時,情緒問題如抑鬱症亦是風險因素之一。認知障礙症的成因很多,年齡增長只屬其一,但並非必然。事實上,年輕人亦可能患病,如額顳葉型腦退化症,病人可早於35歲出現徵狀。反之,有些長者即使年紀很大亦沒有得病。據統計,年齡65至69歲人士中,每70人便有一個患上認知障礙症;而85至89歲的長者中,每4人便有一名患者。

 

非正常老化過程

有人認為,認知障礙症不是病,而是正常老化過程。這說法並不正確。以阿茲海默症為例,研究指出患者腦部大量積聚一種引致病變的蛋白,令腦部組織受損而影響功能;然而在正常老化過程,大腦較少蛋白積聚。因此,腦退化症不屬正常老化過程。

至目前為止,只有部分腦退化症如血管性腦退化症,可藉健康的生活習慣減低患病風險,包括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控制三高、避免過量煙酒及控制體重等。但愈來愈多研究表示,恆常帶氧運動不但能夠健體,更可健腦。帶氧運動鍛煉心肺耐力之餘,還可促進心臟供血到大腦,提供所需養分。一般帶氧運動需達至中等強度,簡單來說,運動時有少許辛苦及輕微呼吸急促,同時亦不會因呼吸過於急促而無法說話。最理想是可維持這強度約20至30分鐘,每星期做最多5次。

 

帶氧運動需達中等強度

運動模式可視乎興趣及能力而定,簡單至在公園急步行、跳舞及踏單車等。但注意做帶氧運動前後,分別需要做熱身及冷卻運動各約3至5分鐘。以急步行為例,開始時應用慢速作熱身,並用3分鐘逐漸加速至中等強度約20分鐘,再以3分鐘慢慢減速至停止作冷卻。

雖然目前未有有效治療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患病並不代表人生完了,不同社福機構提供不同協助,患者亦可以活得精彩。當然,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給予患者及家屬理解及支援!

 

練腦動作:四肢協調 健體練腦

認知障礙無得避? 郁手郁腳急步行 養老又養腦以健腦為目標的運動,給予腦袋足夠的刺激必不可少。介紹兩款四肢協調運作,除了靈活關節,亦有訓練腦袋之效。每個動作做15至20次為一組,重複做3至5組,每日依序練習。(註:視乎個人能力,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這些動作並不能代替經專業人員評估後建議的復康運動。)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