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誕飲酒狂歡的日子又到,衛生署推算本港約21萬人因飲酒令健康有風險,當中1.4萬人更達「有危害性」程度;另近兩成年輕男性曾暴飲。酒精會增加患癌風險,暴飲更可致急性酒精中毒,過去就曾有40多歲男子曾因此不省人事,血液酒精濃度達可致命水平而需洗血。衛生署呼籲沒飲酒習慣的人不要開始飲酒,而現有飲酒習慣者則應減少飲酒。
21萬人有健康風險 兩成年輕男性曾暴飲
衛生署於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訪問了12,022名15歲及以上市民,推算有21萬人因飲酒而令健康有風險,當中1.4萬人更達有危害性程度,1.2萬人則「很大可能有倚賴」(俗稱上癮),情况值得關注。調查顯示,逾六成人於調查前12個月曾飲酒,9.6%受訪者曾暴飲,即一次連續飲5罐啤酒或5杯餐酒,當中15至34歲男性曾經暴飲的比例較高,接近兩成。
酒精列第一類致癌物 沒證據可護心
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李嘉瑩強調,酒精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飲酒愈多,癌症風險愈高,且沒有研究指酒精有所謂的「護心」作用,亦沒坊間所稱的安全飲用標準,世衛亦從未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牀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稱,飲酒可致酒精中毒,輕微或中等中毒可致手眼失調、判斷力受損及反射作用緩慢等,他在急症室見過有醉酒者喪失自我抑制能力,或有侵略及暴力行為。
劉飛龍又稱,不少人以為睡眠後可解宿醉,但酒精能維持24小時,可影響司機的駕駛能力及判斷力,因而引致交通意外。另外,劉飛龍指急性酒精中毒可奪命,曾有40多歲男士每日飲一杯白蘭地,某次該男多飲一支白蘭地及一支紅酒後,被發現在家不省人事,陷入深度昏迷,送院後需插喉搶救,其血液酒精濃度達每百毫升含酒精600微克(酒駕法定上限為22微克),需被送入深切治療部接受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救命。
解酒丸延吸收無助分解酒精 反致飲更多
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說,不少人服用解酒丸「解酒」,但她曾了解部分解酒丸的成分,發現多屬纖維,只可減慢人體吸收酒精的速度,但無助分解酒精,會令人誤以為可飲更多酒,反增加醉酒風險。她又說,坊間有不少果味重又易入口的酒,其酒精成分不低,提醒市民要計算自己所飲的酒精單位,以免中毒。衛生署設有網上「飲酒與健康篩查問卷」(見圖),讓市民了解飲酒行為和可能引伸的潛在健康問題,如總分達8分或以上,應開始減少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