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中的血脂高,屬其中一項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血脂中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而膽固醇當中被稱為「壞」的低密度膽固醇,更是必須嚴格控制在合適的水平。以往他汀類藥物或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是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惟部分病人用藥後其膽固醇水平仍未能達標,或是受嚴重副作用之苦。近年隨着新型藥物的出現,可配合他汀類藥物同時使用,最高可降低約80%低密度膽固醇,有助病人控制病情。
相關文章: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壞膽固醇」過高可致血管變硬和收窄
血液中的膽固醇,佔70%是由人體的肝臟製造,餘下的30%則由飲食中攝取;而膽固醇可分為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以及「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若體內有過多的「壞膽固醇」會累積形成斑塊,並在動脈血管內壁積聚,令血管變硬和收窄,導致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提高,嚴重更可致命。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最新的指引,有以下相關慢性病病人,應控制其「壞膽固醇」在更嚴格的水平:
慢性病病人 | 「壞膽固醇」水平 |
糖尿病患者 | < 2.6 mmol/L |
患糖尿病逾10年或同時有高血壓、吸煙等高風險因素病人 | < 1.4 mmol/L |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接種新冠疫苗前後要注意的7個疑問:三高人士長期服用降血壓、血脂、血糖、 薄血丸、阿士匹靈等藥要先停藥?中藥會否跟疫苗相冲?
服他汀類藥物 部分病人血脂仍失控
betway体彩 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盧國榮醫生指出,膽固醇高的病人一般都需要服藥控制病情,以降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他表示,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為他汀類藥物或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然而部分病人即使按指示服藥,病情控制仍成效不彰,膽固醇指數仍然超標;亦有部分病人較難接受他汀類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例如肌肉劇痛或發炎、肝臟酵素嚴重上升等。
新藥知多啲:降低「壞膽固醇」被分解
近年藥物應用多了一款新藥物PCSK-9抑制劑,盧醫生解釋,由於肝臟製造的PCSK-9蛋白質能加速低密度膽固醇受體(LDL-R)的分解,若LDL-R降低會令致血液內的「壞膽固醇」上升,當「壞膽固醇」進入血管後容易積聚,漸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此款新藥是針對抑制PCSK-9蛋白質的製造,以減少LDL-R被分解,從而有助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變相降低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PCSK-9抑制劑屬針劑,需經皮下注射而進入血液中,一般可每隔2至4周注射一次。研究顯示,病人配合「PCSK-9抑制劑」與他汀類藥物一同使用,最高可降低約80%「壞膽固醇」,因而得以控制病情,讓病人有多一個選擇。
PCSK-9抑制劑較常見的副作用,會有肌肉痛、背痛、一些傷風感冒的徵狀、注射位置出現紅瘀或疼痛等,一般都很輕微,使用一段日子後大部分會自動消失。
專題系列文章
-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 【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 中風急救與談笑用兵
-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 退化性關節炎vs.骨質疏鬆症 病因症狀大不同 服葡萄糖胺、鈣補充劑?
-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 【糖尿病新藥】了解新降血糖藥功效及副作用 更護心腎?降血壓兼減重?
- 慢性腎病無法逆轉 留意5病徵 早期患者控血壓、血糖、蛋白質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