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肝癌在香港常見癌症排名第五,是第三號癌症殺手。)大眾聞肝癌而色變,因在大眾認知中,肝癌發現時很多已屆晚期,治療甚為困難,加上不少名人如影視藝人吳孟達、日本時裝設計界巨匠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都因肝癌離世,加深了公眾對肝癌的恐懼。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20年香港共有1735人確診肝癌,而同年有1530人因肝癌離世,死亡率極高。要提升肝癌存活率,預防和及早發現至為關鍵。(編按:早期肝癌患者可以全無病徵,是否防不勝防呢?肝癌有哪些高危因素呢?乙肝、脂肪肝的患者、酗酒和長期攝取黃曲霉毒素,即吃發霉食物等人士都要特別留意……)
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者高危 早期可根治
一般來說,只有30%肝癌患者確診時尚屬早期,可以手術根治;約70%患者確診時已屆中晚期,難以根治。如能手術切除,病人存活中位數逾5年,有機會完全根治。相反中晚期病人,平均存活率一般只有1至2年。由此可見,及早發現肝癌對提高病人存活率至為關鍵。
相關閲讀:【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確診肝癌,為何大多是中晚期?
‧早期肝癌沒有病徵,直至腫瘤生長到很大,破壞肝功能時,病人才會因腹脹、腹痛及黃疸而察覺,但此時大多為中晚期
‧肝臟的再生能力強大,即使肝細胞受到了破壞,只要有30%肝細胞功能是正常,它仍能正常運作,抽血也會顯示肝功能正常;因此病人很可能以為肝功能正常便有所鬆懈
‧肝臟缺乏痛覺神經,所以早期肝癌不易引致疼痛,往往當腫瘤發展到侵犯肝包膜或周遭器官時才會引起疼痛,但此時已是癌症的中晚期
由於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往往全無病徵;故高危一族,宜及早定期檢查並妥善處理,將患癌風險降至最低。肝癌4大高危因素包括:
1.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在香港,乙肝病毒攜帶者十分普遍,每8至10人中便有1人為病毒攜帶者或曾感染乙肝病毒。而有約75%至80%肝癌病人,都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發展至肝硬化,再發展至肝癌。乙肝患者中,約每4人便有1人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除乙肝病毒以外,丙型肝炎亦會引致肝癌。在香港,約有5%肝癌案例與丙肝有關。慢性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較非帶病毒者高約100倍,慢性丙肝患者患肝癌機率則較非帶病毒者高約150倍。
2. 脂肪肝
肥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引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如果不妥善處理,會發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3. 發霉食物
發霉食品會產生黃曲霉毒素。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分類,黃曲霉毒素是第一類致癌物(Group 1 carcinogen),它無色無味無臭,進入人體後主要由肝臟代謝,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患肝癌風險。
4. 長期飲酒
肝臟在分解酒精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毒素,破壞肝組織,慢慢就會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再演變成肝癌。
相關閲讀:逆轉脂肪肝有法(養和醫度百科)
預防做好4件事:定期檢查 戒酒多運動
肝癌在香港常見癌症排名第五,是第三號癌症殺手。患者多為肝炎病毒攜帶者,要有效預防肝癌,其實並不困難。
‧做腹部超聲波
因應年齡、家族史等臨牀準則,較高風險群組應考慮定期接受甲胎蛋白(癌指數)和腹部超聲波作臨牀監測(例如每6至12個月),一旦不幸患上肝癌,也能及早發現,提高根治率。
另外,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可諮詢醫生意見,服用抗病毒藥物,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研究顯示能減低患肝硬化、肝癌及因肝臟疾病致死的風險。
‧檢查乙肝抗體
自1988年起,本港實施兒童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 ,所有初生嬰兒於出生時均會在醫院接種第一劑乙型肝炎疫苗,其後分別於1個月及6個月大時,接種第二及第三劑疫苗。絕大部分健康人士可以產生具保護抗體,能長時間保護身體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曾接種乙肝疫苗,建議找醫生驗血檢查。如未接種,建議考慮接種,保護肝臟免受病毒感染。
‧酒淺嘗即止
應盡量減少飲酒,最理想是完全戒酒;而在任何日子,男性不應飲超過2個酒精單位,女性不應飲超過1個酒精單位(1單位約為1杯330毫升啤酒或125毫升紅酒)。
‧良好生活習慣
保持均衡飲食及多吃新鮮蔬果,多做體能活動及保持健康體重,完全避免進食發霉食物。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