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光眼如此危險,究竟什麼人容易「中招」?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指出,青光眼的風險因素有4大類:
‧家族遺傳:父母中有一人患青光眼,子女隨年齡增長,患上青光眼的風險增加
‧深近視:研究發現,深近視(高於600度)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關係密切,即使做過激光矯視手術也無助降低風險
‧眼部創傷:眼球結構複雜,創傷的影響微妙,多年前的舊患有可能突然產生變化
‧長期使用類固醇:曾有病人持續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雖然有助紓緩眼部不適,但令眼壓大幅增加
龐朝輝補充,一般急性青光眼患者眼睛的前房角比較窄,如果在暗處看光亮的東西,會令瞳孔擴大,使眼壓升高。也有人因服用的咳藥水或感冒藥,含有誘發青光眼的物質,致使發病。
飛蚊症與青光眼都是香港常見的眼疾,有人會連繫兩者,龐朝輝表示,飛蚊症是因玻璃體退化所致,亦與眼部創傷、深近視有關。雖然飛蚊症和青光眼確實有類近的風險因素,但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銀杏不能代替藥物
青光眼可否預防?龐朝輝指,有部分研究顯示,服用銀杏對青光眼有幫助,但效用當然無法與藥物相比。他亦提醒,目前只能依賴健康普查識別青光眼病人,而一般普通科醫生或視光師透過病徵及瞳孔收縮等因素斷症,仍未夠準確。市民最好每隔3至4年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檢查,檢查眼壓、測試視野、光學斷層掃描,觀察神經線的情况和變化,以及檢查眼底、黃斑部等。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就更應留意,定期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