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下周二(8日)便立秋,但天氣持續酷熱,便攜風扇成為不少人的隨身法寶。惟有專家警告,在高於35℃環境下使用風扇,不會更涼快之餘,反而愈吹愈熱,甚至令人中暑!炎夏身處戶外想加速涼快,不能單靠一把風扇,需要以下5招的建議和不同條件配合使用。(編者按:應該如何使用便攜風扇來提升降溫效果?不想風扇吹到病,有何對策?有專家建議,風扇不要迎臉吹,否則容易把塵蟎、致敏原、病毒等吹入口鼻……)
吹風扇可令人中暑?風扇無法降溫?了解「散熱」原理
首先要了解風扇令人涼快的原理。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學術統籌主任(生命科學)蔡笑華解釋:「這涉及兩個物理原理。一是空氣對流,風扇令空氣不停循環,透過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溫度隨之調節,達到降溫效果;另一原理是蒸發汗液:天氣熱時,體溫升高並出汗,汗水吸收了皮膚的『潛熱』,電風扇加速汗液蒸發時帶走體內的潛熱,達到散熱效果。」
家庭醫生莫昆洋同樣指出,風扇本身無法降溫,其作用是增加氣流,透過不斷產生空氣流動,帶走皮膚表面的汗水;當汗水蒸發後,體感溫度會比實際低,藉此散熱。
相關閲讀:【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風扇循環熱空氣 熱能帶入身體
便攜風扇會否令人涼快,關鍵在於環境溫度。蔡笑華表示,人體正常體溫約37℃,皮膚溫度則約35℃,比體溫略低。因為皮膚有3個分層(即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當中長有毛髮、毛囊、微絲血管等,所產生的油脂、汗液等均有助調節體溫,有降溫作用,令皮膚溫度維持在約35℃。
如果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基於空氣對流的原理,風扇有助加快空氣流動,令熱空氣上升及冷空氣下降,身體機能亦因而自動調節來降溫,所以令人涼快。一旦環境溫度太高,周圍充滿着熱空氣,風扇只會不停循環着熱空氣。蔡笑華說:「如果戶外溫度高達37℃、38℃,風扇只會令空間熱上加熱,情况就好似置身在裝滿冷氣槽的後巷,只會感受到源源不絕的熱氣。」莫昆洋說:「逾35℃便不適合使用風扇,只會將熱能帶入身體,生理機能更難調節降溫;如果加上飲水不足等不利因素,可引致熱衰竭甚至中暑。所以35℃是使用便攜電風扇的分界點。」
送風角度宜在頸部以下 5招建議增降溫效果
便攜風扇使用不當,體溫不降反升,增加中暑風險,那應該如何使用來提升降溫效果?綜合兩名受訪者意見,歸納以下幾個建議。
1.樹蔭攔截陽光輻射
烈日當空下若真的需要戶外活動,要戴帽、撐傘等阻隔陽光。否則可尋找陰涼地方,避免長時間暴曬。樹蔭是不錯的陰涼地方,龐大的樹冠恍如太陽傘,可以攔截陽光輻射到達地面,有助減低地面的溫度。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文獻指出,一般在路面四分之三區域有樹蔭遮擋時,降溫可以超過2.5℃。
在陰涼處使用便攜風扇,降溫效果相對理想。莫昆洋說:「假設戶外環境逾35℃,開風扇也是徒然,只會愈吹愈熱,但陰涼處溫度低於35℃,風扇帶動空氣便可起降溫效果。」
2.冰敷助散熱
莫昆洋指出,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是接近大動脈通過的地方,血流量較高,散熱也較快,施以適量冰敷有助散熱。使用便攜風扇時,如果再在這些散熱快的部位擺放冰凍東西,如罐裝飲料、退熱貼、濕毛巾、冰墊等,可以令風寒效應(wind chill effect)更顯著。風扇令空氣不停流動,帶走皮膚表面的汗水熱量,加快降溫效果。如果皮膚直接接觸冰凍物會感到不舒服,可先用一塊薄布隔着冰凍物。至於擺放多久,視乎個人感受。
3.噴霧風扇較佳
不同類型的便攜風扇,降溫效果有少許分別。莫昆洋建議選擇有噴霧裝置的便攜風扇,通過風寒效應,風把霧氣四散周圍,當接觸皮膚後帶走潛熱,達到降溫效果。正如在室內開風扇,風扇前面擺放一杯水或冰塊,風經冷卻變成「冷風」,猶如自製冷氣,可吹走皮膚上的熱能,加速蒸發汗水,這也是風寒效應。
蔡笑華表示,便攜風扇的送風角度亦會影響降溫效果。基於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風扇送風角度不宜過高,最好在頸部以下的位置,以便把積聚在較低處的冷空氣重新吹上來,令冷空氣不斷循環,達到降溫效果。至於有人把可攜式電風扇放入衣服內吹,蔡笑華指,「如果衣服內空間已經好熱,只會把熱空氣不停循環,發揮不到降溫效果。但如果不是太熱的話,則可能有少許效果」。
4.勤抹汗
當汗水已經佈滿皮膚表面,使用可攜式電風扇也無法降溫,甚至可增加中暑風險,此時勤抹汗比起純粹開電風扇更有效降溫。蔡笑華解釋,當環境太熱時,身體熱能將皮膚上的汗水蒸發,達到調節體溫的效果。汗水蒸發時會增加空間的濕度,若不抹汗,汗水無法繼續蒸發散熱。所以勤抹汗再配合風扇吹走相對濕度高的空氣,汗水蒸發得愈快,涼快感覺就愈顯著。
5.多補水
兩名受訪者異口同聲提醒,夏天一定要多補水,為身體補充足夠水分,有助汗水蒸發散熱,為身體降溫的效果比起單靠可攜式電風扇更有效。
莫昆洋表示,正常人1日飲水2公升,小便、呼吸等流失水分約1800毫升,若水分流失多過補充,便出現缺水,增加中暑風險,一個粗略但貼地的估算是否補水充足,「小便偏向透明顏色便代表水分充足」。
知多啲:風扇迎臉吹 塵蟎病毒食到正
或許你也試過,長時間對着風扇,吹得頭昏腦脹,甚至吹到病;坊間更有一說法,睡覺時整晚開風扇,固定吹着身體某個部位,可致相關肌肉變得僵硬,甚至增加中風的風險。究竟風扇會否吹到中風?
相關閲讀:找出致敏原 對症下藥
固定吹某部位致中風無根據
家庭醫生莫昆洋表示,夏天溫度偏高,晚上溫度一般也超過25℃,並不是誘發中風的因素。反之冬天才是中風、心臟病好發的季節,長期維持8℃至10℃左右低溫會增加中風風險。至於電風扇固定吹着身體某個位置會引致中風,暫時沒有科學根據。畢竟中風成因複雜,很多因素會觸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日常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才是致病關鍵。
那為何有人認為風扇會吹到病?莫昆洋認為,可能與風扇擺放位置的空氣質素有關。如果相關位置空氣不流通、多雜物、多塵蟎,開風扇時會增大氣流流動,令空氣中的致敏原、病毒「活躍」起來,容易致病,尤其是增加傷風、感冒、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翌日起牀感到喉嚨痛,也可能是因為睡覺時張開嘴巴,把致敏原或病毒吸入口腔內所致。
不想風扇吹到病,有何對策?莫建議,風扇不要迎臉吹,否則更容易把塵蟎、致敏原、病毒等吹入口鼻;亦不要固定吹着一個方向,應左右搖擺送風,有助吹散塵蟎、致敏原、病毒等。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