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研發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分析發現,本港自殺個案由2月22日低位攀升,3月20日觸及黑色極高風險警戒水平,是系統設置兩年以來首次,於3月23日達兩年高峰,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日有4人自殺。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為各年齡層之最,較去年同期升一倍。他提到,2003年SARS爆發,本港自殺率為歷年新高,一年內每10萬人有18.6人自殺,數字於翌年回落,認為SARS後港人懂得處理疫下情緒。他建議政府重啟康文設施讓長者使用以紓緩負面情緒,在防疫與優質生活間取得平衡。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稱,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長者易感孤單和感覺被遺棄,鼓勵市民關懷長者。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港大研究:本港自殺風險月內攀升 3月20日首達極高風險警戒水平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2020年研發系統,利用每日新聞報道等數據,計算本港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再將估值加上標準差值,得出過往7天自殺風險級別,黑、紅、黃3級分別代表極高風險、高風險及中風險水平。
系統發現,本港過去一年估計自殺個案為670宗,個案於2月22日處低位,之後攀升,3月20日觸及黑色極高風險警戒水平,是系統設置兩年以來首次,並於23日達至高峰,當日的「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為4.05,比全年平均數的1.8為高。葉兆輝表示,過去7天每日4人自殺的情况如持續,即一年會高達1300至1400人自殺,惟近兩日數字已稍回落,期望可持續下降。
葉兆輝續分析,3月22至28日共有21宗自殺新聞,8人為65歲或以上,是各年齡層之最,比去年同期升一倍。他稱長者屬高危自殺群,主因是經濟或身體疾病,當中或有受長期病困擾。他說,2月份是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市民焦慮,尤其長者依賴電台、電視和報紙接收資訊,每日得知確診及死亡數字,死者又集中於長者,令他們不安;而社交距離措施令長者難與他人見面,場所關閉令他們減少休閒活動,都會帶來負面情緒。他鼓勵市民多主動關心身邊人,尤其長者,並提供正確疫情信息。
葉兆輝建議政府盡快重啟康文及休閒設施,應在防疫與優質生活之間取平衡,如泳灘可於下午關閉,讓長者晨泳,以及准許跨家庭聚會,「訂立措施防疫重要,打針亦重要,但對長者關顧都重要,別讓老人覺得被遺棄」。
染疫老婦曾萌死念 求助怕麻煩別人
年逾七旬的黃伯夫婦近日確診新冠,黃伯患腦退化,需老妻照顧,染疫使他們感無助。黃太不懂上網,每當衛生署致電提醒她申報都感到焦慮。她說疫症後既不能出門,求人協助買餸又怕麻煩別人,「開門付錢不知會否傳染給人」,稱向人求助令她自覺很無用,與世隔絕下曾有自殺念頭,幸有義工致電慰問並提供協助,讓她得到安全感。
長者用熱線比例低 組織靠外展找個案
輔導服務生命熱線統計,2021至22年度處理來電數目按年升五成,今年首兩個月共處理2.2萬個來電,日均逾380個,當中長者來電只佔2.4%。執行總監吳志崑稱長者使用熱線比例低,故須靠外展服務找個案,過去一年共處理400宗長者個案。他指出,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長者易感孤單和產生被遺棄感而不得宣泄,故家人關懷十分重要。他建議開放社交康樂設施和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者增加社交機會,長者亦可尋新興趣,例如種花養魚,令自己更精神。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稱自殺趨勢與社會氣氛轉變有關
港大「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設置兩年,第五波疫情期間,系統錄得自殺宗數估值的一年低位和歷來高位,其中一年最低位於2月22日出現,高位則在3月23日出現。翻查疫情相關重要事件,期內確診數字持續上升,2月22日適逢政府宣布將推行全民強檢和延長社交距離措施,3月21日則宣布暫緩全民強檢和放寬措施。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向本報表示,不能說疫情或某項社交距離措施與自殺情况有直接關係,但社會會因而有憂傷和焦慮,從社會氣氛轉變能看到與自殺趨勢有關係。
2月22日新冠陽性檢測個案為6211宗,當日起個案持續上升,同月25日突破1萬宗。政府於2月22日亦宣布會推行全民強檢,以及延長社交距離措施至4月20日。港大預警系統數據顯示,當日是自殺估值低位轉升的轉捩點,當日錄得的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只有1.68,處一年低位,其後持續向上,至3月3日錄得2.82,攀至中風險水平,同日陽性檢測個案已達5.68萬宗,數字為第五波疫情最高。
3月23日的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同為4.05,達兩年高峰,最新已回落至3月28日的3.06。在3月21日,特首宣布暫緩推行全民強檢,以及自4月21日起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重開體育場所及圖書館、恢復晚市堂食至晚上10時等。
學者葉兆輝:SARS本港自殺率歷年新高 翌年回落
葉兆輝認為,疫情令整個社會氣氛彌漫憂傷和焦慮,重複確診及死亡數字上升的資訊令人不安,雖不能說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與自殺情况有直接關係,亦不能指某項措施直接導致自殺情况,但從整體社會氣氛轉變,能看到與自殺趨勢有關係,尤其疫情和措施對長者等弱勢社群有更大影響。他提到,2003年SARS爆發,本港自殺率為歷年新高,一年內每10萬人有18.6人自殺,數字於翌年回落,去年每10萬人則有12人自殺,認為SARS後港人懂得處理疫下情緒。
(新冠疫情)
明報記者
專題系列文章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