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毛病臨牀上十分常見,中醫認為與體內「氣」的運行失調有關,以致影響脾胃正常運化飲食及水液的功能。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配合食療養生,有助改善氣機運行,擺脫消化不良之苦。「氣機」是中醫術語,是指氣的運行機制,包括氣的升、降、出、入四方面。維持生命功能的「氣」遍佈全身,五臟六腑、筋骨、關節、皮毛等要發揮正常功能,均有賴於氣的濡養,以及氣機運行暢順。人體氣機以暢通為貴,如果運行失常,就是氣機失調。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有關常見氣機失調有氣陷、氣滯、氣逆三類。三者之中,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密切相關。導致氣滯其中一個原因是暴飲暴食、過量進食肥甘厚味,或跌仆損傷積瘀,又或寄生蟲、異物、體內砂石增生等阻塞,引起食積、痰濁、瘀血等,這些病理產物會妨礙氣的正常運行。

氣機失調——暴飲暴食、情志不暢等引起的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密切相關。(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氣機失調——暴飲暴食、情志不暢等引起的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密切相關。(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食積、瘀血、思慮過度 致氣滯脾胃

另一個常見氣滯原因是情志不暢,思慮過度,影響五臟中肝臟疏泄功能,干擾氣機的運動。由於在五行中「木剋土」,肝(木)失疏泄,會連累脾(土)失健運。部分患者由於陽氣虛弱,陰寒凝聚,推動無力,體內之氣因而無法按正常機制運行。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氣鬱化火 伴隨燒灼感、反酸

氣滯脾胃,在臨牀上常見徵狀主要為脹悶、疼痛,例如因胃脘感覺脹滿而引致食慾不振、無飢餓感覺,或稍進小量食物即感飽脹、噯氣、惡心,又或感到腹脹、排氣增多、排便不暢。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脾胃氣滯的患者亦會出現胃脘、臍周疼痛,可呈脹痛,或疼痛攻竄移動。氣滯日久能導致「氣鬱化火」,若肝熱、胃熱熾盛,可表現為較強烈的胃痛,甚至伴隨燒灼感、反酸等,狀似胃酸過多或胃酸倒流刺激時的「燒心感」不適。氣滯患者的舌色一般偏暗,可伴隨血瘀,而在舌面、舌邊或舌底出現瘀點、瘀斑。在脈象方面常見脈行艱澀不暢,提示氣血運行有阻滯。

 

中藥針灸 行氣導滯

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胃腸不適,一方面會通過疏肝理氣,改善肝主疏泄功能,藉以調暢氣機。另一方面會同時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推動氣機運行。常用有疏肝、理氣功能的中藥,包括柴胡、香附、枳殼等,中藥方劑如柴胡疏肝散。常用有健脾和胃、益氣功能的中藥,包括白朮、扁豆、黨參等,中藥方劑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

針灸治療亦有疏通經絡、行氣導滯的作用。針對脾胃氣滯失調,常用穴位包括位於胸腹的中脘、膻中、天樞,位於下肢的足三里、太衝,以及有補益臟腑作用的背俞穴如脾俞、胃俞等。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飯後散步 按摩腹部助排氣

脾胃氣滯的患者,平時可從調整飲食習慣以改善胃腸功能。在食物選擇上要留意飲食清淡,少吃肥膩、多油、太甜的滋膩食物,以免妨礙消化。此外,容易產氣的難消化食物也要少吃,如果仁、豆製品、奶製品、米粉、即食麵、馬鈴薯、番薯、芒果等。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建議採取「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更不宜暴飲暴食。在用餐時要細嚼慢嚥,不要吃得太急,或一邊進食一邊喝湯水、不停講話等。否則除了容易吞進過多空氣之外,如果食物未充分嚼碎便進入胃部,會增加胃腸負擔。當食物停留在胃腸時間增加,便會產生更多氣體,導致胃脘脹滿不適。

為促進消化,用餐後不宜坐臥不動,或立刻安排緊張的工作和活動。建議在餐後15至20分鐘輕鬆散步,配合「右上左落」圍繞肚臍打圈的輕柔按摩腹部動作,改善胃腸蠕動,幫助排氣,兼有鬆弛身心、調暢大小二便的功效。

少食為妙——脾胃氣滯的患者,少吃容易產氣的難消化食物,如果仁(左圖)、米粉(右圖)、奶製品、即食麵、馬鈴薯等。(資料圖片)
少食為妙——脾胃氣滯的患者,少吃容易產氣的難消化食物,如果仁(左圖)、米粉(右圖)、奶製品、即食麵、馬鈴薯等。(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康復者二維碼】染疫前未接種新冠疫苗?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康復後最快28日可打針 康復日期怎樣計?關於取得二維碼的5個問題

 

■ 花茶和胃止痛

脾胃氣滯,可飲用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玫瑰花山楂茶」,有助紓緩脘腹脹滿、疼痛症狀。

 

◆ 玫瑰花山楂茶

材料:玫瑰花6克、茉莉花6克、山楂10克、陳皮1/3塊

製法:沸水冲泡15至20分鐘,溫服,每日1次

功效:理氣和胃止痛

(ValentynVolkov@iStockphoto)
(ValentynVolkov@iStockphoto)

 

知多啲:調暢氣機 改善新冠後遺

【明報專訊】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康復者,可能會持續出現脾胃失調、氣機不暢,臨牀上可表現為消化功能障礙,如食慾不振、胃脹、大便不暢,也可表現為全身不適,包括胸悶氣窒、呼吸不順暢、思緒不清晰、耳鳴耳脹、四肢麻痹、女士月經不調、男士性功能障礙等。出現這些後遺症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新冠病毒本身,也可能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病經歷有關。建議從調暢氣機、改善脾胃運化方面入手。在養生調攝方面,應要飲食清淡及充足休息,保持情志舒暢,並且配合多做急步行、深呼吸、擴胸運動,或傳統中醫養生鍛煉如八段錦等,既可增強體質,亦可理順氣機。

 

■ 健脾理氣湯水推介:

◆ 黃芪黨參茯苓陳皮瘦肉湯

材料:黃芪24克、黨參15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

健脾補氣、行氣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