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肛門癌在癌症分類當中,屬於大腸癌其中一部分,每年個案約佔大腸癌1%。其特別之處在於,大腸癌和其他大部分癌症的治療方向,是希望盡量在較早階段發現,並以手術治療,期望能夠根治;然而肛門癌的治療方向卻有點不一樣。肛門是指直腸最末端近出口約1至2厘米,範圍不大但功能非常重要。若因為長了腫瘤而必須切除肛門,可能需要開一個臨時造口,讓大便排出再做手術。手術後病人沒有了肛門,此後亦需要以造口排便,可說是一個權衡利害之下的選擇。
肛門癌治療方向 保存肛門功能 毋須術後以造口排便
造口當然會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所以肛門癌的治療方向是希望盡量保存肛門功能。一般來說,如果腫瘤不是太大,並沒有完全塞肛門出口,病人本身仍可以正常排便的話,腫瘤科醫生建議主要是放射治療與化療同步進行,希望可藉此將腫瘤徹底清除,病人毋須切除肛門下仍能根治。
放射治療是用高能量X光直接照射肛門及周邊的淋巴組織,甚至腹股溝(大髀罅)的淋巴組織也可能需要照射,相對來說放射治療範圍比較大,一般做5至6星期,其間病人的皮膚會逐漸變成紅深色甚至脫皮,出現類似嚴重曬傷的徵狀。當開始脫皮之後,病人可能會比較疼痛,有如被陽光灼傷後脫皮的情况。而另一個問題是肛門一方面像灼傷般疼痛,一方面仍需要維持排便的功能,同時也擔心出現感染,女士小便時也可能會刺激灼傷的皮膚而產生疼痛,甚至連坐下時也會疼痛。臨牀所見治療期間的病人,或多或少需要忍受一些痛苦。
相關閲讀: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排便後水洗代替紙巾清潔
因此,我們會教放射治療肛門癌的病人及早學習護理皮膚,例如每次大便後不要用紙巾清潔,因紙巾摩擦肛門,容易傷害表面皮膚加劇脫皮。病人若在家中排便,建議每次去完之後以清水冲洗肛門,然後以乾毛巾輕力印乾,保持肛門乾爽又不會受摩擦,希望在5至6星期的放射治療期間都保持盡量少疼痛、少創傷。一般在完成放射治療後3至4星期,皮膚便會重新長出,痛楚也會減輕。
相關閲讀: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文:李兆康(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