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近3個月,醫學界預測疫情難以消退,疫苗或藥物仍在研發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獲政府400萬元資助,探討患者腸道微生物失衡情况等,初步發現有患者即使無腹瀉,腸道仍積聚較多惡菌並惡化;患者腸道益菌亦減少,增加病毒入侵人體機率。團隊期望一年內研發出「益生菌配方」,日後有望提供疫苗、藥物以外選擇,增強市民免疫力,以及調理患者腸道菌群以降低嚴重程度。
明報記者 許芳文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的團隊探討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情况,了解腸道菌如何影響病情,以及患者糞便是否具傳染性等。黃表示,團隊已招募110人參與研究,其中50人染新冠病毒,普通肺炎患者及健康人士各佔30人。
團隊於1月底、本港出現首名確診者後啓動研究,初步分析15名年約20至70歲確診者的腸道細菌,當中2人危殆。團隊發現患者的腸道與健康者比較,益菌少、惡菌多。她舉例,患者腸道較少維持人體免疫力的益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較嚴重的患者體內較多「羅斯氏菌屬(Clostridium hathewayi)」等惡菌。
益菌愈多ACE2受體愈少 減病毒攻擊機率
黃指出,研究發現有4類益菌與引致病毒攻擊人體的「ACE2」受體相關,人體愈多這些益菌,就愈少ACE2,即可減少病毒與其結合而攻擊人體的機率,惟確診者體內較少該類益菌。此外,上述菌群失衡至少持續至患者出院後20天,團隊擔心長遠影響患者免疫力,增加其他感染風險。
黃表示,人體有逾50%的ACE2位於腸道,患者出現腸胃不適的比例較呼吸道小,她估計與胃酸殺滅部分病毒,令其不能到達腸道有關,但如患者腸道受病毒感染,即使沒病徵,整體病情亦較差。她說有兩名危殆患者一直沒腹瀉,但腸道菌群早已失衡,她解釋,當人體有感染及發燒等,惡菌可佔據腸道,令益菌無處立足,甚至引起細胞因子風暴,令病情惡化。
可為康復者健康者增免疫力
基於團隊的初步發現,黃秀娟認為日後可針對3類人研發「益生菌配方」,包括為入住深切治療部的確診者調配益生菌,以減輕嚴重程度;調理康復者腸道菌群,恢復免疫力;向健康者提供食物及益生菌建議,增強免疫力。她預計半年至一年內會有早期研究成果,至於何時可臨牀應用及推出市面,尚要進一步研究經費支持。
患者出院30天糞仍帶毒 籲康復者如廁後清潔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患者出院前須符合兩次呼吸道樣本呈陰性,中大初步研究發現,有患者呼吸道測試呈陰性後30天,糞便仍有病毒,每毫升100至1000粒。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表示,外地有研究指同等病毒量樣本能種出活病毒,相信具傳染性,認為患者出院後不宜「太早放鬆」,與家人同住的康復者出院後一個月內,每次如廁應自行徹底清潔,以防交叉感染家人。
(明報資料圖片)
糞便病毒存活比肺呼吸道長
黃秀娟解釋,中大初步研究發現,有確診者入院初期糞便帶病毒,每毫升有1000萬粒,病毒RNA「高度表達」,意味糞便中病毒正活躍繁殖,以及具高度傳染性。她說,初步評估病毒在糞便存活的時間,比在肺、呼吸道更長。曾有患者呼吸道樣本呈陰性後的30天,其糞便樣本仍對病毒呈陽性。
此外,港大醫學院外科和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研究團隊,與武漢醫療團隊合作,招募244名於1月至3月在武漢確診新冠病毒的兒童。13.9%兒童有腸胃道病徵,其中兩歲以下較易出現病徵。另外,團隊測試105名兒童糞便樣本,約35%呈陽性,不論有否腸胃不適,糞便病毒陽性比率差別不大。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