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持續年輕化。醫管局表示,部分危殆者延遲求診,感染逾一周才入院,懷疑是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加上疫下常居家兼少運動而不察病情惡化,出現「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現象,提醒市民即使有輕微病徵如發燒喉痛都要及早求醫,否則病情或一兩天後「插水式」轉差。倘試行6分鐘有氣促、有發燒、所居大廈有確診個案,就要留意。
危殆者初期僅發燒咳嗽 次周即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表示,本港有超過300名確診者曾入ICU,逾半為70歲以下。當局察覺有危殆患者最初不察覺感染病毒,感染首周有輕微咳嗽及發燒,若延遲求診,病情到第二周會演變成「細胞因子風暴」,出現肺炎病徵及發燒。
危殆者出現無聲缺氧 落牀步行即感氣促
胡續說,不少危殆者起初以為自己無事,該現象稱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很多病人進入病房後血氧含量只有約90%,躺在牀上不察覺有問題,亦沒有氣促,甚至可在牀上「打機」,但一活動如去洗手間等就感到氣促。
他呼籲市民有病徵盡早求診,「發覺自己不適不要留在家觀察多兩天,很多時病人今天氣促以為自己無問題」,往往情况會在兩天後急轉直下,形容是「插水式」轉差,即使插喉或接駁人工肺維持生命,但可能出現爆肺、細菌感染、爆血管等潛在風險。他說市民可在家自我評估,若走路約6分鐘已氣促,反映肺部有問題。
有ICU醫生表示,有病人血氧含量低過80%、兩邊肺花,聞氧中仍能與人WhatsApp,「病人唔覺有唔妥」,該情况自第三波起比較多見;但亦有患者連上廁所都感覺氣促。除了插喉,亦可讓病人俯臥以增加下肺葉的血氧濃度,爭取時間令藥物發揮效用,並避免插喉引致感染的風險。
許樹昌:氣促前會發燒咳乏力痠痛 人人戴口罩或因此難察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感染病毒後第2至第4天,病毒量會達到高峰並回落,其後兩成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搞亂了免疫系統並攻擊肺部,嚴重可導致肺炎及呼吸衰竭。而如病人入院時已有肺炎,抗病毒藥效果會較差。
許續說,目前科學界沒確實證據顯示「無聲缺氧」普遍出現,亦未能確定成因。他提醒氣促前一般會發燒、乾咳、全身乏力或肌肉痠痛,籲市民勿忽略病徵。但他亦指出,目前人人戴口罩,不排除因此難察覺氣促。
至於日前離世、無長期病的42歲女子,本月3日起出現流感病徵,翌日氣促及發燒,曾到跑馬地宏德街地盤工作,當局正追查有否他人感染。胡德超表示,女死者6日到急症室時血氧含量低過90%,插喉不能維持血氧水平,需接駁人工肺(ECMO),入院首日已處方包括類固醇的雞尾酒療法。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