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新冠肺炎,肝臟受損,

【新冠肺炎】中大研究:港兩成新冠病毒確診者肝臟受損 肝酵素水平超標 病情惡化風險高7倍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病人除了可能出現肺炎,肝臟也有可能受損。中文大學研究發現,逾兩成本港確診者的肝臟受損,最嚴重者肝酵素水平超出正常水平9倍,而肝臟受損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較其他患者高7倍,中大建議應為住院者做肝臟檢測。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中大醫學院,新冠肺炎,肝臟受損,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逾1000名本港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後,發現約兩成人有肝臟受損問題。左起:該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鄭孫文淑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該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以及博士後研究員葉卓風博士。(中大提供)

肝酵素水平最嚴重超正常9倍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本港首1040名確診者的資料,發現23%患者體內的肝酵素「谷丙轉氨酶(ALT)」或「 谷草轉氨酶(AST)」水平上升,反映他們的肝臟受損,其中肝臟受損最嚴重的患者,肝酵素是正常水平的10倍。團隊又分析了53宗曾留醫深切治療部、22宗曾需儀器輔助呼吸、4宗死亡個案,當中71%有肝臟受損,如4名死者當中,有3人肝臟受損,肝酵素水平是正常水平的5至10倍。團隊推算出,肝臟受損的患者,病情惡化風險是其他患者的8倍。

研究分析的患者當中,約4%本身有乙型肝炎,約0.3%本身有丙型肝炎,即大部分人本身沒有肝炎。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表示,患者肝臟受損未必是單一原因造成,可能是肺炎引起反應性肝炎,肺炎令血液含氧量不穩定造成缺血性肝炎,亦可能是患者服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干擾素等藥物影響肝臟功能。

中大研究 倡為住院患者驗肝

該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葉卓風說,研究發現,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干擾素3種藥物的患者,肝臟受損的風險較不用抗病毒藥物患者高90%,但這也可能是用藥病人本身肺炎情况較嚴重所致。研究分析的患者當中,約20人使用瑞德西韋,黃麗虹說暫時不夠數據做獨立分析,但綜合本港和外國經驗,暫時未見瑞德西韋容易導致肝臟受損。

今次研究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35歲,黃麗虹說,近期患者年齡中位數上升,相信新一波疫情患者出現肝臟受損比例會上升。她建議醫生應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做肝臟檢測,已知有肝病的患者應每周檢測肝功能兩次;蛋白酶抑制劑「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應避免與乙肝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同時使用,可暫時轉用另一種乙肝藥物「恩替卡韋」。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