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外感病的康復階段,病邪逐漸消退,但同時正氣亦有可能遭到一定耗損。部分康復者會出現疲乏、口乾、消化功能欠佳、持續咳嗽等不適,中醫理解與氣陰兩傷和脾胃失調有關。通過中藥、食療,配合養生調攝,有助外感病康復者早日糾正身體失調,復元善後。
外感康復者持續疲倦乏力、口乾、胃口欠佳、咳嗽痰多 中醫:氣陰兩傷、痰濕蘊結、脾胃失調 成因有別
患外感病期間,身體正氣與入侵病邪互相抗爭,過程中產生不適病徵如發冷、發熱、頭身痠痛、乏力等,而且正邪交爭亦會損耗正氣。如果正氣最終戰勝邪氣,病情便會趨向康復,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康復者需要留意在疾病初癒時仍要維持充足休息、清淡飲食,不要過度操勞,以幫助正氣回復。受外感病影響的身體功能,一般會自我調整並恢復正常。
部分外感病患者在康復期間,不適病徵如發冷發熱、喉嚨痛等逐漸消退,但同時仍持續出現疲倦乏力、口乾、胃口欠佳等;又或是持續喉嚨痕癢、陣咳、痰多等問題。前者成因與外感後氣陰兩傷有關,後者則與外感後痰濕蘊結、脾胃失和有關。
症狀:疲倦口乾、易醒、大便乾結
調養:補氣、養陰、清餘熱
如果在患外感時症見發熱(特別是發高熱)、喉嚨紅腫熱痛、煩躁不安、皮膚斑疹等實熱證表現;中醫認為熱盛會消耗正氣和津液,此類患者在康復期間較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舌燥、咽喉乾涸、皮膚乾燥、盜汗、多夢易醒、大便乾結等氣陰不足的問題。此時在調養方面可着重補氣和養陰,兼清餘熱。常用補氣中藥如太子參、黨參、黃芪;常用補陰藥包括沙參、麥冬、百合、玉竹等。在中藥方劑方面,氣虛偏重者可用生脈散(黨參、麥冬、五味子),陰虛偏重者可用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扁豆、桑葉、天花粉、甘草)。康復者應留意多飲水,以補充在患熱病期間流失的水分,而且要避免進食屬性溫熱、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薑、辣椒、牛肉等。中醫認為熬夜會耗傷陰津,因此患熱病後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休息,有助陰津回復。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快速測試陽性康復者接種新冠疫苗及圍封強檢安排 梁子超:康復後短期內打針減疫苗功效、心肌炎等風險較高
益氣養陰食療建議:太子參麥冬貝母蘋果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15克、北沙參15克、麥冬15克、川貝母6克、南杏12克、蘋果1至2個、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洗淨、汆水。蘋果洗淨、去芯、切塊,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90分鐘,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養陰清熱
症狀:食慾不振、胸悶肚脹、噯氣
調養:健脾行氣、飲食清淡、適量運動
中醫理論認為「熱者寒之」,在患熱性疾病期間,需要用到藥性寒涼的藥物清熱,糾正失調。對一些本身脾胃功能不佳的患者來說,由於受病情及治療影響,在復康階段較易出現脾胃虛弱、氣機失和的情况,常見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口淡、餐後胃脹噯氣、胸悶、腹脹、大便溏爛、排便不暢等。此時在調養方面可着重健脾和行氣,以改善脾胃運化飲食及水液的功能,糾正氣滯。常用的健脾中藥有黨參、白朮、扁豆、淮山;常用的理氣中藥有陳皮、枳殼、厚朴、砂仁等。中藥方劑方面可選有益氣健脾作用的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以及有行氣作用的柴胡疏肝散、藿香正氣散、越鞠丸等。
此類康復者要注意保持飲食清淡,在脾胃功能未完全恢復前勿暴飲暴食,避免食用油膩、甘甜等食物,以及一些容易產氣、澱粉質豐富的難消化食物如豆製品、果仁、馬鈴薯、米粉等,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妨礙復元。如體力許可的話,在外感康復階段宜有適量運動,如急步行、伸展、柔軟體操,可改善脾胃運化及促進氣血運行。
健脾行氣食療建議:黨參淮山扁豆陳皮瘦肉湯
材料:黨參15克、淮山30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行氣
症狀:喉嚨痕癢、咳嗽痰多
調養:溫肺化痰、注意保暖忌受冷
對本身脾胃氣虛、痰濕偏盛者來說,在患外感病後期縱使惡寒發熱、頭痛、周身痠痛的症狀均已解除,但患者普遍會出現喉嚨痕癢、咳嗽痰多的症狀,而且可延續一段頗長時間,由一兩周到數月不等。不少患者常以為此症狀屬於「感冒未清」,其實不然,實為痰濕阻肺之證候。平時體質肺脾氣虛、痰濕較多者,例如經常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等鼻敏感症狀者,在患外感病後很容易出現風寒束肺、痰濕蘊結的問題。
臨牀上患者具體症狀表現,包括覺得經常有痰卡在咽喉,或感覺「鼻水倒流」,需要不時咳嗽清嗓,甚至突然覺得喉嚨痕癢非常,隨即陣咳不止。在患者用力咳嗽時,可出現胸口痛、氣促等情况,狀如哮喘。若寒濕較明顯,患者常咳出清稀痰涎,甚則痰中夾雜泡沫。這種咳嗽每每在晚上加重,有可能令患者在半夜咳醒,十分影響患者及同住家人的睡眠質素。
中醫治療這種與風寒、痰濕有關的咳嗽,會採用溫肺化痰的方法,常用方藥包括半夏、陳皮、乾薑、二陳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等。患者要注意前胸、後背部保暖,忌吹風受冷。在飲食方面要戒食屬性寒涼、生冷食物,如凍飲、雪糕、刺身、沙律、香蕉、葡萄、瓜菜湯、白粥等,也要避免服用藥性寒涼的藥物,如含薄荷的喉糖、川貝枇杷膏等,以防寒上加寒,愈吃愈咳。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面對長新冠症狀 病徵愈嚴重後遺症機率愈高?如何紓緩或預防?
溫肺化痰食療建議:蘇葉陳皮生薑茶
材料:紫蘇葉10克、陳皮5克、生薑3片
製法:3碗水大火煎15至20分鐘,溫服,每日1至2次
功效:驅風溫肺化痰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植牙前後注意5件事 勿忽視保養導致「植體周圍炎」
- 3類人士高危 小心隱疾突襲運動猝死的「元兇」是心臟病?
-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 頸肩痠痛或頸椎病作怪 留意6種臨牀症狀:頭暈惡心 健忘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