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情緒診所:意見分歧 不割席有法

分享此內容:

【精神健康】情緒診所:意見分歧 不割席有法
(來源:明報新聞)

【明報專訊】親友之間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如果彼此只在乎說服、「教導」或擊倒對方,口舌不饒人,很容易贏了場交、輸了關係。爭辯時意氣風發,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沒法收回來,關係在年月間磨蝕,大家愈走愈遠如同陌路人,又是否值得呢?

建立及維持人際關係是生命中的大課題,然而學校裏沒有專門課程教授,長輩有時只顧嘮叨囉唆,或「身教」示範最壞的溝通模式,於是大家「有樣學樣」然後一再碰壁而傷痕纍纍。開發辯證行為治療的瑪莎林納涵教授(Marsha Linehan)整合了一套人際效能技巧,幫助大家面對各種困難處境。

延伸閱讀: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 管理情緒 中秋團圓不撕裂

「GIVE」溝通技巧 減輕摩擦

首先,想清楚在這次互動中,你的人際目標是什麼?目標可分3方面:

1. 你希望達到什麼目標(達至目標),如你想要求或拒絕什麼,或純粹表達立場

2. 你希望和對方維持怎樣的關係(維持關係)

3. 你希望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自我尊重)

由於這3個目標很多時會互相矛盾,所以第二步是排優先次序,並想想各種選擇的優劣及效果。譬如,當大家存在重大分歧時,你想以自己的觀點「說服」或「教導」對方,但從過往經驗得知,這會令對方抗拒,甚至和你吵罵起來;那你仍會堅持說服對方、或是說少兩句以維持關係呢?若你為了維持關係而勉強迎合、附和,甚至說出違背價值觀的說話,又可能影響自我尊重。因此,我們須兼顧這3方面的目標,因應處境排序取捨,找出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當溝通存在分歧而你視維持關係為優先目標時,可以運用以下簡稱「GIVE」的溝通技巧,以減輕互動中的摩擦:

友善尊重(Gentle)

首先,態度要友善尊重,恪守「四不」原則:不攻擊、不威脅、不批判、不輕蔑。不作口頭或肢體攻擊,不說隱含威脅或操縱的話,如「如果你不答允,以後我都不會再理會你」。避免批判、指摘或貶低對方, 如「你不應該這樣想」或「你這樣想真笨」等,令對方「落閘」、戒備,甚至難受,令對話難以繼續。

好奇及興趣(Interest)

最好先放下自己的立場,帶着好奇及興趣用心地聆聽對方,不要打斷或搶話,透過留意對方情緒及感受,判斷對方是否想討論下去。若你認識對方很久,更可從他的成長背景及過去經驗去理解他的想法如何形成。

認可(Validation)

在表達你的觀點前,可先認可對方的情感及觀點中真實有效部分,讓對方感受到被明白、理解及尊重。這不代表你完全同意對方或一味附和,你可只承認你覺得真實有效的部分。

輕鬆(at Ease)

最後保持微笑及態度輕鬆(at Ease),不過分堅持己見。

大家意見不同時,不一定要爭辯到面紅耳熱甚至關係破裂,若在重要及困難的議題上能心平氣和地溝通,或可看到事情的多個層面,甚至更了解彼此,有助增進感情。

文:鄧亮瀅(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