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檢測糞便細菌基因M3新技術 可偵測小至5毫米、沒滲血瘜肉 中大醫學院:及早識別大腸癌靈敏度94%與大腸鏡相若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大腸癌為本港癌症第二大殺手!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稱,大便隱血測試無法偵測早期、未滲血大腸瘜肉,導致假陰性。中大醫學院經過逾10年,研發出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4種細菌基因(M3)以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94%。該技術亦擴展至偵測瘜肉復發,可檢測小至芝麻綠豆般約5毫米、沒滲血的瘜肉。團隊指出,新技術有助精準找出患者,讓他們及早接受大腸癌治療,同時減少非必要入侵性治療,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中大醫學院研發出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4種細菌基因(M3)以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94%。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圖)表示,新技術可精準找出大腸癌和大腸瘜肉患者,減少不必要的入侵性檢查。他手持的是糞便測試套裝。(劉焌陶攝)
中大醫學院研發出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4種細菌基因(M3)以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94%。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圖)表示,新技術可精準找出大腸癌和大腸瘜肉患者,減少不必要的入侵性檢查。他手持的是糞便測試套裝。(劉焌陶攝)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腸癌 5 大高危因素 大便帶血勿混淆痔瘡 及早發現內視鏡可切除

 

中大醫學院研究:4特定細菌基因 M3檢測技術 可偵測早期大癌、小至5毫米瘜肉

中大醫學院自2009年起研究準確偵測大腸癌的糞便細菌基因,團隊利用宏基因大數據分析糞便中的細菌基因,並將健康人士的腸道細菌,與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的對比,識別出一組共4種特定細菌基因(M3),可用作大腸癌檢測。研究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Gut發表,並已就新技術申請專利。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團隊經過逾10年努力,研發出嶄新技術,既可偵測早期大腸癌,亦可預測瘜肉復發風險,令市民可透過調校飲食及生活習慣,降低復發風險。他對於該技術普及化持審慎樂觀態度,亦會與政府商討,研究納入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便隱血測試難偵測早期、未滲血瘜肉

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稱,大便隱血測試無法偵測早期、未滲血大腸瘜肉,導致假陰性,M3檢測可補足這局限。她補充,團隊透過M3技術成功找到小至5毫米、大至30毫米瘜肉。

 

相關文章:小瘜肉7年可變大腸癌 照腸即切 先發制癌

 

新技術靈敏度94% 與大腸鏡相若

團隊分析超過1100人的糞便樣本,結果顯示,透過M3檢測技術識別出大腸癌患者的靈敏度達94%,即用該技術有94%機率可找到真正有大腸癌的患者,與大腸鏡相若;而同類屬非入侵性篩查工具「大便隱血測試」,在偵測早期大腸癌和瘜肉的靈敏度僅約50%及不足10%。

團隊進一步將技術擴展至偵測大腸瘜肉復發,跟進了200多名曾在5年內切除大腸瘜肉的患者,發現復發者糞便樣本的M3水平較沒有復發的高,結果證實該測試靈敏度達90%。團隊補充,上述4種細菌包括3種惡菌,可引致大腸癌及瘜肉復發;另一種為益菌,在健康者的腸道較多。

(劉焌陶攝)
(劉焌陶攝)

 

相關文章:【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暫未納入醫管局檢測項目 有測試套裝2至4小時有結果

衛生署回覆本報稱,署方成立了一個跨專業專責小組,就篩查方法等計劃內容提供意見,小組會繼續檢視本地及國際的癌症篩查建議及做法,有需要時調整計劃。

目前該技術未納入醫管局檢測項目,市民要到私營醫療市場測試。陳家亮表示,市民可透過家庭醫生評估,選擇所需檢測方式。

接受測試者可使用的測試套裝,在家中收集樣本,保存於恆溫中,將樣本送到實驗室做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測試,2至4小時有結果。正使用抗生素者應待療程完結後數周才測試。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