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孩子的事,就是父母的事。
孩子有事,最擔心的,也是父母。
今天來見我的是一位母親。在其他人眼中,她是個幸福的女人,丈夫對她愛護有加,兩個就讀小學的兒子自律學習,成績優異,文靜乖巧。
直至那天,她目睹10歲的兒子情緒失控,她就崩潰了,也令她再一次掉進了抑鬱的漩渦。
▲壓力爆煲——隨着子女長大,他們將會面對更沉重的升學壓力,家長除了要留意子女的情緒及行為變化之餘,有需要時亦應尋求專業協助,才能助子女跨過難關。(設計圖片,woraput@iStockphoto)
自從大兒子升上小五後,一向少言寡語的他變得更沉默。雖然他每天回家也是一如以往的自律做功課和溫習,但是家中各人都察覺他多了一份沉鬱。母親嘗試了解,兒子只推說近來睡得不好。漸漸地,兒子做功課和溫習的時間愈來愈長,往往要重複溫習,才可以記得住。母親還留意到兒子常常發呆,連平日最喜歡看的書也很久沒有拿起,做完功課也只是躺在沙發上,為此感到十分擔心。
鼓勵睇戲放鬆 引爆壓力炸彈
那天,母親見兒子沒精打采,建議帶他去看一齣電影,希望讓他放鬆一下心情,然後才回家溫習。怎料兒子突然情緒激動起來,大聲尖叫,還對母親說她不明白自己的學習壓力。原來小五開學後,教師就開始督促學生,這兩年要努力讀書,為升上心儀的中學加倍努力。兒子是班中的優異生,一向認真學習,對自己要求嚴格,教師的說話令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對於媽媽鼓勵他去玩而不是專注學習就暴躁起來。兒子將抑壓了多個月的煩惱,一邊哭,一邊吐出來,要媽媽安撫了很久,心情才能平復下來。
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母親從兒子的情緒反應看到自己昔日的影子。小時候的她,也是個高材生,一向成績優異,也曾經因為學業的壓力而掉進情緒的深谷。她形容那段日子是她人生中一個最難受的時期,好不容易才透過治療而走出陰霾。今次面對兒子的情緒,又再一次令她掉進無助的感覺。那時候,她的父母從早到晚努力工作,她根本沒有機會向他們訴說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她試過很多個失眠的晚上和失控的嚎哭,幸好那時有學校教師留意到她日漸憔悴,轉介她到學校社工接受輔導,才跨過這次情緒的困擾。
今次面對兒子的情緒困擾,母親跟自己說,一定要尋求協助,所以跟丈夫商量後,就決定帶兒子去看醫生。最後醫生診斷為焦慮抑鬱症。
理好自己情緒 助孩子跨難關
就像這位曾經歷情緒困擾的母親,在面對孩子的情緒變化時,勾起了她以往面對情緒病的回憶。最初她也被自己那份百感交集的情緒擊倒,但以往的經歷驅使她今次勇敢地面對孩子的情况,及時尋求家人和專業團隊的支持,帶着孩子跨過困難。
面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挑戰,身為父母,也再次與孩子一同經歷成長。父母背負着自己的成長經歷,無論是「一帆風順」抑或是「驚濤駭浪」的過去,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和教養挑戰時,有時亦難免會有衝擊。所以作為父母的,也要多留意自己的身心變化,照顧自己的需要,跨過以往的障礙,才能給孩子締造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