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承認 擊退抑鬱 重返職場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本年度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鬱症」,活動口號為「一起來聊抑鬱症」。的而且確,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對抑鬱症避而不談,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只是一時心情低落,拒絕承認自己的精神健康出現了問題;有一些人則羞於啟齒。這些想法都阻礙了他們去尋求治療,無法擁有健康及豐盛的人生。

行為突變 既不打扮亦不外出

Timmy學歷只有中二程度,輟學後從事文員、銷售、餐飲、地盤等工作。由於學歷不高,故他多數任職臨時工或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日積月累的勞累,Timmy的身體變得愈來愈差;加上香港經濟環境轉逆,令他連臨時工或兼職也難以找到,Timmy的情緒開始出現問題亦不自知。

2014年中,家人發現Timmy好像變成另一個人,行為突然變得不尋常。以前Timmy於閒時會外出找朋友,但現在他卻只待在家中,不願外出見人;而且,他開始不打理自己的儀容,好像連最基本的日常自理也無法做到。家人最擔心他身體是否出現了問題,因此跟他到普通科私家醫生求診,再由醫生轉介到公立精神科門診,並於2015年確診抑鬱症。

自以為偶爾心情低落

得知自己患有精神障礙後,初期無法接受是很多人的自然反應,Timmy也不例外。他當時認為偶爾的心情低落很平常,根本不覺得自己患有抑鬱症。雖然心中不承認,但為求家人安心,也無奈地跟從醫生的指示服藥。不過服用精神科醫生處方的藥物後,Timmy覺得自己情緒真的穩定下來,想法也沒有之前那麼悲觀。在治療9個月後,Timmy開始重新接觸社會,亦開始跟以前的朋友聯絡,並積極尋找工作。

改變居住環境 重整人生

奈何,社會大眾對精神病的標籤依然存在,令Timmy在求職路上處處碰壁。他曾經在一個月內面試30多份工作,卻沒有一份成功。當他向僱主坦承自己需要定期到精神科覆診時,僱主通常都以「工作性質不合適」為由而拒絕錄用。巨大的挫敗感令Timmy感到絕望,亦變得害怕面試。然而家人卻不諒解Timmy面對的困境,認為只是他不想尋找工作的藉口,在缺乏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Timmy與他們的衝突日漸增加。

為了減少衝突,Timmy申請搬到私營宿舍短期居住,再排期轉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的中途宿舍,他希望透過改變居住環境,重整自己的人生。Timmy形容他以前的工作不穩定,生活沒有目標,連自己也會嫌棄自己沒有用。而宿舍的生活有規律,作息定時,Timmy由最初的不習慣到慢慢喜歡宿舍的生活。

接受培訓 提升工作技能

當日常生活重上軌道後,Timmy開始在宿舍接受日間訓練,他希望藉此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重投社會工作。宿舍社工也因應他的意願,推薦他參加僱員再培訓局的辦公室助理基礎證書課程。課程中Timmy學會簡單的文書處理、跟進訂單等文書工作。課程完結後,他於2016年10月開始正式接受新生會輔助就業服務之職業訓練。

新生會輔助就業服務提供不同的訓練工種,包括﹕零售、餐飲及清潔訓練等,而Timmy也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况及個人意願,選擇了文職工作。在一個「實地培訓試驗計劃」中,Timmy先完成16小時的基礎課程培訓,再於網上商店的辦公室接受150小時的實地培訓。由於表現良好,自今年3月起,Timmy獲聘任為新生會社企的批發助理,負責整理貨物、處理訂單、新學員培訓等工作。

工作助穩定情緒 重拾自信

新工作對Timmy來說是一個嶄新的經歷,在學習過程中,當然面對挑戰。不過看着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加上同事的關顧及上司的讚賞,令Timmy更有自信。工作是一份寄託,帶來穩定的收入,使Timmy的生活充實之餘,也穩定了他的情緒。

對於未來,Timmy希望待工作穩定後,修讀夜校課程,提升自己的學歷,希望將來找到一份條件更好的工作。他認為,進入宿舍繼而接受就業培訓,讓他有機會重整自己的人生,也認清人生的目標和方向,現在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時也期望社會大眾透過各項公眾教育活動,可理解精神病康復者的狀况,肯定他們的能力。

■知多啲

輔助就業 融合社區

職業康復是康復重要一環,為康復者在就業上提供持續的協助,讓他們在輔助下可以融合在社區中,並在公開環境內接受職業培訓。康復者可享有就業的一般好處,如培訓津貼等,提升他們工作能力、建立信心和重拾希望,為過渡至日後公開就業作準備。輔助就業服務屬社會服務,服務提供者與康復者之間並無僱主與僱員的關係。新生精神康復會的輔助就業服務,服務宗旨是要為康復者﹕

◆提供職業康復途徑,透過公開就業鼓勵康復者踏出重投社會重要的一步

◆提供再培訓及其他職業訓練服務

◆安排就業、就業配對、提供在職督導、適切支援及跟進

◆為康復者最終可以在公開及具競爭的巿場上獨立工作而作好準備

輔助就業服務為康復者提供多元化的輔助就業模式,包括﹕流動清潔隊、模擬企業和公開就業等,讓康復者按能力、個人優勢及興趣自由選擇培訓項目,以切合他們在職業康復上的需要。輔助就業服務團隊包括經理、社工、就業主任、行政人員及導師等,主要在康復者及僱主層面提供與就業相關的服務。

查詢:2320 3103

資料提供:新生精神康復會

文:黃嘉卿(註冊社工、新生精神康復會督導主任(職業康復及就業服務))

編輯:梁小玲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14/news/_14yc101.jpg積極治療——精神障礙患者積極面對治療,有望改善病情,為重返職場鋪路。(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