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療法:生物製劑抗過敏哮喘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對於使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或其他哮喘藥,仍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可考慮其他輔助治療例如生物製劑,包括針對過敏性哮喘的皮下注射Anti-IgE療法。

香港胸肺學會董事、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盧浩然指出:「在本港嚴重哮喘患者中,有一半屬過敏性哮喘,大部分過敏性哮喘是由病原性的免疫球蛋白E(IgE)引致,患者吸入致敏原後,身體會自動製造過多IgE,引致過敏反應及哮喘發作。」藥物進入體內後,中斷IgE發出信號外,更會減少IgE的數目,從而減少發炎及致敏情况。外國研究指出成效可令哮喘發作風險減少四成,入院次數減少四成。

皮下注射Anti-IgE療法是長期性,平均2至4周打一次,以病人IgE水平及體重去評估療程,每月費用大約數千元。有研究指出停藥後約一年,病情會漸漸回復原狀,但不會令病情惡化;副作用是周身骨痛、針位紅痛或頭暈。嚴重過敏反應風險低於0.1%,故第一次注射後需觀察2至3小時,香港未出現過嚴重過敏反應個案。

屬輔助治療 有望減用類固醇

不過,有部分病人對藥物沒反應,因此通常會先觀察3至6個月,看效用才決定是否繼續接受治療。此藥於2006年引入香港,適合對傳統療法效果未如理想者,每年約有20至30名病人使用,通常作為輔助治療,而不是代替現有藥物,但有機會可減少口服或吸入式類固醇,甚至停藥。不過要病人自費,未必每個合適病人也願採用。

另一種剛於今年初在港推出的皮下注射anti-IL5治療,針對由IL5細胞因子引發的嗜酸性細胞型嚴重哮喘。IL5是發炎因子,在發炎過程中會發出信號,此藥可以中斷信號,阻止由嗜酸白血球主導的發炎機制。外國臨牀研究指出,有助增加患者肺活量,急性發作減少五成。想知道是否適合使用此藥要先驗血,盧浩然說:「病人如在用藥前,每微克血液含嗜酸白血球多於150粒,或過去一年曾驗出每微克多過300粒,或哮喘徵狀非恆常維持一個水平,合乎以上其中一項已可接受。」

此藥劑量不用跟隨病情及體重調整,每月注射一次,費用暫時未定,同樣是輔助治療,但有望減藥。副作用除了是打針位置有紅腫反應、喉嚨痛或腰痛,也有可能生蛇,建議接受新藥前先注射蛇針疫苗。由於藥物剛在香港推出,現時仍未有病人採用。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80cdfb0fd1e6ef0c2f47def995479.jpg盧浩然(圖:受訪者提供);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