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分享此內容:

兒言自得: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來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明報專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們中國老話,據說出自老子,意思是要幫助捱餓的人,與其給他一尾魚充飢,不如教他捕魚的技術。一尾魚只能救燃眉之急,但長遠這個沒東西吃的人還是要捱肚餓;要是教曉他捕魚的技術,那麼他便天天有魚吃,不愁沒食物飽腹。

內地慈善捐獻風氣漸盛

9月初到深圳參加一個名為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的會議,主辦單位包括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論壇主題是「推動公益慈善和社會工作的全球發展」。過去的中國社會,慈善事業不彰,慈善家為數不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把財富積聚在家族裏面,才能做到對上盡孝,對下盡親,盡了自己的責任。富有人家即使兒子不肖,自己兩腿一蹬時還不忘遺言傳孫不傳子,也不願把豐厚家財分給其他親戚,更不用說不相干的陌生人。由於這個緣故,中國大陸民間向來缺乏慈善捐獻風氣。

今次論壇的牽頭人,其實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清華大學,看來大陸開放改革之後,社會經濟條件蒸蒸日上,民間慈善捐獻的熱情亦逐漸濃烈。

身為主辦單位之一的中文大學的一分子,我當然也要赴會學習交流一番。大會除了邀請中外領導就主題演說之外,還有很多與慈善公益事業有關的機構代表分享經驗。說老實話,我對這些分享交流經驗的環節,比對聆聽領導講話更有興趣,領導的說話雖然充滿智慧,甚至玄機,但內容大多偏重政策和歷史陳述,流於枯燥和缺乏趣味。聽那些經驗分享,我才曉得原來內地成立了這麼多的慈善基金會,他們通過不同渠道,向民間和企業籌募捐款,來救濟窮困有需要幫助的人。

聽過這些基金代表發言後,我留意到許多基金規模都不算大,籌募到的款項也不算很多,但不少都有全職職員,而且受惠群眾遍佈各省,那麼行政費用是否已佔了捐款的大部分?在外國,許多慈善機構都會公布行政費用的數目,並且要保證行政費用不超過整體支出的若干個百分比,以取信於捐款人。我們內地的慈善基金,要和國際接軌,這個也是要必須做到的步驟

兒言自得: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來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從深層次的基本原因入手

今次論壇的英文名字是 World Philanthropy Forum,可是聽完了基金代表的發言,我卻感到許多基金做的工作,是charities,不是philanthropy。這兩個詞中文翻譯表面上都是「善事」,好像沒有什麼分別,但其實意思卻有「深層次」的差距。Charities是指通常一次過的善行,解決人家燃眉之急;例如見到乞丐或肚餓的人給他金錢或食物,是不折不扣的「授人以魚」。Philanthropy的意思,應該是「慈善事業」,不單幫助受眾解決燃眉之急,還要從深層次的基本原因(root cause)入手,通過解決root cause,讓受眾長遠的脫離苦海,這正是「授人以漁」的精神。

上期本欄談到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雖然近年全世界整體的兒童健康水平有上升趨勢,但在非洲和南亞地區等地的貧窮落後國家,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仍然高企。我們要幫助這些國家,若只是提供食物藥物,那是「授人以魚」,治標不治本。要是我們能向root cause直接攻堅,幫助居民解決貧窮的問題,才是「授人以漁」的方法。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