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陸放寬人口管制,把嚴格執行多年的一孩政策放鬆100%,容許每個家庭養兩個孩子。這是挺好的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人民飯也吃不飽,加上教育水平不高,不得不下重藥「行非常之事」,立法禁制人民多生。可是重藥必有不良副作用:人口老化,不夠年輕人補充;獨生子女患上四、二、一(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人;父母二人;子或女一人)綜合症,容易寵壞,甚至變成小霸王、宅男宅女,令市民質素下降等。看來國家領導也覺察到一孩政策不是長久之法,放寬正合時宜。
二孩政策加劇人手不足
放寬政策很受國民歡迎。內地同業相告,新政策公布後,產科預約大幅上升,不少年輕夫婦都躍躍欲試,要在猴年增產。連多年前生了頭胎,現在已屬「有意栽花花不發」之齡的太太,也不甘後人,機關算盡為求「老蚌生珠」,帶挈人工受孕或輔助生育中心的生意蒸蒸日上。可是在這一片生機,形勢大好的景况下,卻浮現一個始料未及的問題:多了這麼多孩子,那來這麼多兒科醫生照顧他們?
最近回內地交流,便有醫療當局的領導和兒科醫生告訴我:估計大陸短缺20萬名兒科醫生!對了,不是200、2000,甚至2萬名,而是整個維園也放不下的20萬名。據統計,大陸現有兒科醫生11.28萬名,每千名兒童人口只0.53名,若要達到發達國家的0.85至1.3名,再加上兩孩政策帶來的兒童人口增長,兒科醫生人數非得翻三番不可。
長久以來,兒科醫生崗位對有志習醫的青年學子都缺乏吸引力,原因是工作辛苦而收入少。大陸基層醫療還剛在萌芽階段,未成氣候。小孩有病都湧往醫院看兒科專科,愈有名氣的醫院便愈多人慕名前往。聽說北京兒童醫院每天的門診量達一萬人,上海兒童醫院也超過八千。醫生既看門診又要照顧病房裏的病人,其苦可知。至於收入少,大陸醫生薪金微薄,全仗「紅包」和「以藥養醫」的提成補貼,通常這「補貼」才是主要收入來源。和專看成人的外科、內科,和其他專科醫生相比,兒科醫生的紅包和提成都是微薄得不可同日而語。怪不得北京兒童醫院裏一位老前輩胡亞美教授曾告訴我:「兒科醫生是最窮、最忙、最苦的醫生,可是最有心。」
為了多培訓醫生應付眼前及未來的需要,當局甚至要求大學醫學院在審視新生入學申請時,降分錄取有志專攻兒科的學子。這個對入學申請採取「一院兩制」的做法備受質疑:既低貶兒科,更降低兒科醫生的質素,是飲鴆止渴,實不可取。
大陸鬧兒科醫生荒,香港又如何?香港兒童醫院將於明年(2018年)啓用,需有數量不少經驗豐富的資深兒科專家坐鎮,才不負專科醫院之名。以現時香港的情况,各家公立醫院的兒科部門都有人滿之患,上下員工都忙得不可開交,怎樣騰出人手提供資深醫生給兒童醫院,確是不易解決的問題。到時可能難免鬧醫生荒,有關當局,可要小心在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