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藉此提醒大家關注乳房健康,預防乳癌。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在2018年有超過4600名女性新確診,2019年有逾850名女性死於乳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指出,乳癌第一至三期的5年相對存活率(76%至99%)明顯較第四期(30%)高,顯示愈早發現乳癌,愈早接受治療,可以提高存活率。因此,提升對乳房疾病的警覺,及早識別乳癌,十分重要。
相關文章:【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乳癌早期徵狀未必能輕易察覺。婦女應熟悉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表和觸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洗澡、換衫和搽潤膚露時,多留意乳房有沒有出現不尋常變化,例如:
.乳房出現硬塊
.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改變
.乳房或乳頭皮膚有異樣,例如變紅、呈鱗片狀、變厚或猶如「橙皮」
.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
.乳房或腋下新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
.腋下有新增硬塊或皮膚變厚
如發現任何異常,應盡快求醫。
政府委託香港大學作香港乳癌研究,分析本地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設計了一套適用於香港華裔婦女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研究結果發現除年齡因素外,其他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母親、姊妹或女兒)曾患乳癌,曾診斷患有良性乳腺疾病,從未生育或第一次生產年齡較大(30歲或以上),初經年齡較早(11歲或以下),超重和肥胖(體重指標為23或以上),以及缺乏體能活動。
奉行健康生活有助預防乳癌,例如恆常體能活動,維持健康體重及腰圍,避免飲酒等。如果女性在較年輕時生育,並延長母乳餵哺期,也有助減低患乳癌風險。
相關文章:【乳癌】診斷三部曲 術前化療、標靶治療縮小腫瘤 為患者盡量保存乳房
依風險高低 適時造影篩查
此外,以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亦能及早發現乳癌,以便患者獲得適時治療。乳房X光造影是一種常用的篩查方法。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就不同乳癌風險水平的婦女作出下列篩查建議:
.高風險婦女(例如確認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中等風險婦女(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其他一般婦女,如年齡介乎44至69歲而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曾診斷患有良性乳腺疾病,從未生育或第一次生產年齡晚,初經年齡早,體重指數偏高和缺乏體能活動),令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她們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並建議使用合適的風險評估工具評估乳癌風險
然而,所有篩查測試均有局限,且並非百分百準確,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婦女若考慮接受乳癌篩查,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想了解更多乳癌預防及篩查的資訊,可瀏覽www.cancer.gov.hk/breastcancer,今年稍後會提供由香港大學設計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
文:劉昌志(衛生署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拆解牛油、人造牛油、塗抹醬成分營養有分別 關於對牛油的4個誤解
-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 增強記憶香口膠、助眠朱古力?拆解日系零食提神減壓瘦身「神效」
- 【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7個不良飲食生活習慣 增患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