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年59歲的社署副署長(服務)林嘉泰昨早8時許於灣仔胡忠大廈社署辦公室內暈倒,昏迷被送往律敦治醫院留醫深切治療部,下午2時許再被轉送東區醫院進行緊急手術。消息指,他腦部出現缺血性中風,涉及大血管。社署發言人證實事件,並表示十分關心林嘉泰的情况,已即時聯絡其家人並會提供適切協助。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表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三高」人較易出現缺血性中風,血塊易堵塞血管,其中四分之一患者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病徵包括視覺重影、天旋地轉等,工作壓力大亦有可能誘發中風。
相關文章:慎防中風來襲 了解中風徵兆、成因、高危因素與治療 把握復康黃金期 預防有法做足3件事
醫生:三高易誘發中風 小中風病徵:視覺重影、天旋地轉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表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三高」人較易出現缺血性中風,血塊易堵塞血管,其中四分之一患者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病徵包括視覺重影、天旋地轉等,工作壓力大亦有可能誘發中風。
另外,曾撞傷或扭傷頸椎者,亦有可能因血管受損而出現缺血性中風。黃指出,輕微中風者會手腳麻痺、平衡力差、口齒不清等,嚴重者有可能影響呼吸及四肢無力,小部分患者會昏迷不醒。他建議年逾50歲者定期身體檢查,飲食清淡,多做運動預防中風。
知多啲:
急性中風:出血性與缺血性 成因有不同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經年齡調整的中風病發率及死亡率雖呈下降趨勢,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持續,中風仍然是主要的疾病殺手,其中急性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多與血壓高、腦血管畸形或藥物影響等有關;至於最常見的缺血性中風則多因三高,即血壓高、血糖高及膽固醇高,導致血管出現粥樣斑塊而堵塞血管。
相關文章:【三高與中風】高血壓患者運動前中後3大宜忌 慎防血壓藥物副作用
注意心房纖顫致中風 致命及致殘率高
不過,吳醫生指,近年缺血性中風的入院個案中,值得注意一個新趨勢。「大約每4人便有一人是由心房纖顫等心律不正問題而引致中風,這類中風通常也較嚴重,致命及致殘率亦較高;若病人及早發現,服用薄血藥物已有助減低中風的機會。」
針對急性中風的治療近年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方面更有顯著的進步。吳醫生表示,現時大部分急症醫院都有提供24小時溶栓治療,而治療關鍵時間亦由早期的黃金3小時有所延長,主要是針對一些發生大血管阻塞、掃描檢查顯示腦細胞未完全壞死的病人,可利用藥物溶栓,或以介入式手術取走血栓,令血管回復暢通。
接受溶栓或手術取栓治療 康復見成效
他引述研究顯示,每6至7名病人接受溶栓治療,或每2至3名病人接受手術取栓治療後,便有多於一名病人可以康復至能夠自理而毋須倚靠別人照料的程度。至於出血性中風的急救,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以阻止血塊增大,有助提高病人癒後康復的機會,並可減低死亡風險。
急救錦囊:談笑用兵 注意小中風來襲
一旦懷疑中風或出現中風徵狀,必須分秒必爭,並要緊記「談笑用兵」的急救中風錦囊:「談」即出現言語不清;「笑」即面部表情不對稱;「用」即一邊手腳乏力和「兵」即立即求診,以便得到及時和適切的救治。
此外,部分病人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徵狀,只是這類小中風的徵狀會於一、兩小時後消失,容易令人忽視,但吳醫生提醒,在出現過小中風的個案中,多達一成人可於3個月內發生真正的中風。
「小中風其實已是一個提示腦部血管出現問題的警號,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及早接受評估及針對性治療,可以把中風機會減半。」
醫生Tips:中風可以預防嗎?
吳醫生強調,要預防中風,只要身體力行做好以下3件事,人人都可以降低中風風險:
1.) 要好好控制三高;
2.) 要提防心房纖顫;
3.) 改善生活習慣。
「有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做運動及情緒管理等方面有所改善,便可以將整體中風風險降低八至九成。」
專題系列文章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