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開發以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系統,判讀電腦斷層掃描(CT)及病理組織切片等醫學影像,並針對肺癌及乳腺癌的影像做研究,結果發現利用人工智能判讀此兩種癌症的醫學影像,準確率分別達91%及99%,識別過程只需30秒至10分鐘,較傳統肉眼診斷省時。團隊指研發結果獲得醫學界正面回應,期望產品兩年後可應用於本港醫院。
深度學習系統似AlphaGo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王平安解釋,智能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系統是指電腦模仿人類大腦,將所蒐集的數據,再根據操作員或醫生的指示和講解,將數據分析,從而按操作員的修改等動作再自行學習,改善程式內容,原理類似智能下棋程式AlphaGo,會自行依數據思考及分析。
每次數百張CT圖 肉眼讀費時費神
王平安指,早期肺癌多以肺小結節的形式出現,即肺部出現陰影,現時醫生主要透過胸腔CT圖像做檢查,但每次檢查都會產生數百張圖像,需花長時間用肉眼逐張觀察,非常費神。其團隊採用深度學習技術判讀CT掃描影像,結果發現只需30秒,便可自動識別出肺部陰影位置,準確度達91%,而肉眼檢查約需5分鐘。
王平安表示,一般乳腺癌要通過乳房X光造影或MR掃瞄檢測硬塊位置,醫生需切取活組織樣本,再用顯微鏡拍攝圖像,檢測淋巴結轉移,但每幅圖解像度極高,令檢測過程費時費力。團隊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的深層疊卷積神經網絡,分階段處理乳腺癌切片圖像,先作較粗略但能保持高靈敏度的快速預測模型,重構出更精密而準確的預測結果,最後定位並挑選含淋巴結轉移的圖像。整個過程只需約5至10分鐘,準確度達98.75%,而靠肉眼則需15至30分鐘,準確度亦較前者低約兩個百分點。
與3北京醫院合作開發產品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研究生竇琪稱,智能深度學習可協助醫生觀看掃描圖像,當發現可疑圖像時,系統便會通知醫生。團隊5年前展開相關實驗,年花約300萬元,並多次就有關實驗參與國際學術比賽。今次肺癌和乳腺癌的研發數據來自多個國家、共逾3500名病人,研發結果亦在國際學術比賽中名列前茅,獲醫學界正面回應,現聯同3間北京的醫院合作開發相關產品,為癌症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數據,亦開始與本港公立醫院洽商,期望兩年後技術可在本港醫院應用。
專題系列文章
- 【抗癌】右肺有影?早期肺癌術後康復 腳腫不消?晚期膽管癌藥物治療作好安排
- 治療肺癌:中大首創中性粒細胞免疫療法 大幅提高腫瘤中抗癌細胞水平
- 【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 【癌症】惡性腫瘤出現肺轉移?中大機械人輔助無創「微波叮熟」癌細胞全球首例 術後兩日內出院
- 【肝癌】現免疫療法八成病人無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 【肺癌】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第四期 「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 【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 肺部有陰影|肺腑之言:如何診斷「肺花」?
- 【肺癌】早期肺癌不易察覺 免疫治療增患者希望
- 肺癌末期不是末路 基因檢測 尋找No.1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