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入冬後天氣轉冷,不少人受呼吸道不適所困擾,其中一種十分惱人的徵狀,就是陣發性咳嗽。這種咳嗽的特徵是喉嚨痕癢,每當咽喉一癢便誘發陣陣咳嗽,患者可咳出很多痰涎,或見痰中帶泡沫。若咳嗽嚴重時,患者會感到氣促、呼吸困難,喉間痰鳴。每當冷熱溫差變化或躺臥休息時都容易誘發突然咳嗽,甚至在睡夢中咳醒。
「為什麼我咳了這麼久還未好?」
「為什麼我吃了化痰藥、喝了咳水還是咳不停?」
按中醫的理解,以上問題和正氣不足、痰濕蘊結有莫大關係。
當肺脾氣虛、水濕內蘊,除了平時體能欠佳、消化不良,也可見濕重痰多,容易患上外感。這種體質的人一旦患上傷風感冒,容易產生大量的口鼻分泌物。這些鼻涕、痰涎要是刺激呼吸道,便會誘發喉嚨痕癢、咳嗽的反應。事實上這種咳嗽屬於保護反應,目的是要排出氣道內的痰涎分泌物。如果患者的痰涎十分多,就有可能引起連聲不止的咳嗽,或因咳得太厲害而出現胸痛、氣促、呼吸困難等徵狀。這種現象以中醫病機來形容,為脾濕生痰,上漬於肺,壅遏肺氣,而使肺氣上逆,導致咳嗽。這種咳嗽的病理既有外感因素,但與脾虛生痰的體質失調因素關係更大。
脾虛濕阻體徵:舌腫有齒印
要打破一到冬天便會因罹患外感而持續咳嗽不止的宿命,便要從平日調養脾胃方面入手。中醫十分重視保養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中醫的脾臟和胃腑是個抽象概念,不單是指實體器官,更涵蓋其功能。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轉運輸送和消化吸收)水穀和水液、主升清、主統血,胃主受納和腐熟水穀、主通降。脾和胃是「臟」「腑」關係,一升一降,互相協調。當脾胃功能欠佳時,飲食水液的運化便會出現障礙,繼而生成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所謂痰、濕不僅是可見之物如痰涎、鼻涕,也能令身體出現不適徵狀,如頭身重墜,身體浮腫,肢困乏力,大便稀爛等。脾虛濕阻其中一個容易被觀察到的體徵就是舌象:脾虛濕重的人舌色淡,舌體腫脹,呈「胖大舌」,甚至舌頭腫大到舌邊滿佈齒印,舌苔白而厚膩。假如對鏡伸舌時看見自己有如此舌象,便需注意保養脾胃了。
肥膩甘甜食物 阻脾胃運化
維護脾胃功能有兩種手段:藥物(治療)和非藥物(非治療)方式。中醫學向來重視「治未病」,所以應該將非藥物手段放在第一位,當非藥物手段失效時,才使用中藥、針灸、天灸等治療方式。
我們的飲食習慣會對脾胃功能產生很大影響,為保養脾胃應該注意飲食均衡、清淡,定時定量進食。屬性寒涼生冷的食物如雪糕、汽水、凍飲、刺身等容易損傷脾胃,應當避免頻繁、大量食用,若本身氣虛或脾胃功能欠佳者更應堅定戒口。此外肥膩多油或甘甜滋膩的食物亦會妨礙脾胃運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食滯,食用要有所節制。我們日常的飲食應該以五穀、蔬果類為主,肉類、多油及甜膩的食物不宜吃太多。
其次,既然要戒食生冷,在起居生活上也要注意保暖避寒,以免吹風受冷刺激肺臟。為避免感受風寒誘發外感和咳嗽,我們應特別注意頸項、上背、前胸位置的保暖,適時添衣。
此外,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也對促進脾胃功能、增強正氣有幫助。對平日工作忙碌的上班一族而言,為顧及自身長遠的健康,應該對運動予以重視,妥善安排時間,養成運動健體的習慣,例如在有日照時到戶外競步、慢跑,或游泳、踏單車等,既有助強健體魄、補氣行氣,亦有助舒展身心,增添動力。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師)
編輯:陳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