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肚痛腹瀉,大家或會以為是急性腸胃炎,食藥後過幾天便會痊癒;但若病情持續,大便帶血及附有黏液,加上大便次數變得頻密,就要小心可能患上慢性腸炎。
劉:劉應裕(外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滿口痱滋腸炎作怪?
問:何謂慢性腸炎?生痱滋(口瘡)是其中一個病徵嗎?
劉:與一般吃了不潔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不同,慢性腸炎是長期的慢性腸發炎,較常提及的有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腸炎病徵包括:大便有血兼帶有黏液,而血色是暗紅色或深啡色,與痔瘡出現的鮮紅色血及沒黏液不同;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加,可能每日3至4次;以及肚痛。
有病人擔心經常生痱滋可能是患上克隆氏症,因此症可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黏膜潰瘍,但相信絕大部分痱滋都與克隆氏症無關。若患上克隆氏症,一般情况下會出現其他病徵,例如瘻管、虹膜炎、皮膚結節性紅斑等,醫生可在診斷中分辨出來。
鄭:痱滋是發生在口腔黏膜內的潰瘍,成因很多,可以是手足口病或其他問題。但若痱滋數目多、範圍大,加上其他可見黏膜如生殖器官均同時出現潰瘍,就有可能是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慢性腸炎。醫生若有懷疑,會詳細查問病人有關腸胃的病徵,看看兩者是否相關。
多20至30歲發病?
問: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有何分別?
劉:兩者都是由免疫系統問題引發的慢性腸炎,多在年輕時發病,約20至30歲病發,維持到50至60歲,男性患者較多。克隆氏症可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而大腸炎的分佈為局部性,而且影響較深入,不止影響腸表面的黏膜層,還可影響腸壁、肌肉層,以至腸附近的其他器官。克隆氏症更可引致併發廔管(器官之間出現不正常通道)、腸收窄等。
潰瘍性結腸炎只影響大腸,但發炎分佈位置為整條大腸,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而且只影響腸表面的黏膜層。九成潰瘍性結腸炎首先在直腸發生。
長服抗生素 助長惡菌?
問:慢性腸炎的成因是什麼?
鄭:慢性腸炎成因眾多,較常見的是免疫系統疾病,令大腸長期發炎。其他成因包括感染性,例如細菌感染,因長期使用廣譜性抗生素,令大腸內正常細菌被殺滅,以致腸內致病惡菌增加造成;另一種感染是寄生蟲,如曾到鄉郊或淡水地方,接觸或進食受阿米巴原蟲感染的水或食物。另一原因是腸易激綜合症,本身有腸敏感,或因食物(如奶類、麩質類食物)引起發炎;此外,血液供應不理想,也可導致大腸反覆出現類似發炎徵狀。
由於成因眾多,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不同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病情轉壞要切大腸?
問:慢性腸炎如何醫治?
鄭:慢性腸炎多由免疫系統問題引起,治療目標與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一致,首先是減低發炎,降低病情對生活的影響;二是減少併發症,如腸臟變薄、水腫、瘻管,及因長期反覆發炎影響細胞更新或不正常生長,出現癌變。藥物及外科手術有助控制病情。
劉:慢性腸炎沒有根治方法,首要是減少發炎,醫生會先處方口服抗發炎藥。若病情突轉嚴重,就會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遏制發炎;若再嚴重些,就會使用調節免疫系統藥物。最新則有標靶藥,降低免疫反應。
外科手術亦是處理慢性腸炎的方法。克隆氏症病人若出現瘻管,醫生會以手術切除瘻管。潰瘍性結腸炎方面,若病情突然轉壞,以致整條大腸潰爛及脹大,就需要手術切除大腸,以防大腸穿破,出現腹膜炎。
洗腸招反效果?
問:定期洗腸能否預防慢性腸炎?
劉:洗腸近年彷彿成了時尚,但定期洗腸對健康沒有幫助,對腸臟亦沒有特別好處,不但不能預防慢性腸炎,洗腸用的化學液體更有可能刺激腸臟,長期使用或可引起腸臟發炎。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