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台DJ麻利在社交平台貼上心形圖案的照片(圖),一名癡情狂迷卻認定是麻利送給他,繼而跟蹤對方及犯下傷人案件。
有人在facebook寫一段情深文字,或貼一個心形圖案,你認定他在向你示愛?你深信他暗戀你很久?精神科醫生說是「情愛妄想症」作怪!妄想症究竟有幾多種?社交平台會否催化情愛妄想?
DJ麻利在社交平台貼上心形圖案的照片,一名男子認為是麻利對他暗示有好感,不時跟蹤她。一次跟蹤時,男子襲擊與麻利同行的男DJ,因而被捕。法庭上,精神科醫生援引一系列例子,評估被告患有妄想症,辯方則認為被告只是想像力豐富。法庭判決被告六個月醫院令。
到底如何界定妄想症?
妄想症有很多種,幻想與某人談戀愛或被某人暗戀,且信念堅定不移的,叫「情愛妄想症」(Erotomanic Type)。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說,臨牀上,大概每半年遇到一至兩宗這類個案。
患者多單身 對象多為社會地位高
情愛妄想的患者有一些特徵,麥永接說﹕「患者相信妄想對象已偷偷傾慕、暗戀自己一段時間,而該對象通常是日常生活上很少接觸或碰面的對象,而社會地位或其他客觀條件通常比患者優勝,例如是名人、明星、上司等,如果發生在醫院,對象好多時是醫護人員。」患者很多時會認定對方先愛上自己,聽患者引述,對象會以一些無關痛癢或不可思議的方式,甚至藉一些身體語言、動作,或透過媒體示愛。但除情愛方面,患者在生活上其他方面的心理、思想行為,通常很正常。
麥永接說,患者一般是未婚或離婚人士,已婚個案亦見過。「曾有一位太太,幾天睡不好,日日夜夜瀏覽facebook,看到一個朋友公開寫的文字,就認定對方暗戀自己。那段日子正好是情人節,她走在街上見到周圍張貼傳達愛意的句子及告示,就認定是對方傳給她的示愛信息。」她告訴丈夫,丈夫懷疑她有精神問題,帶太太求醫。
妄想跟想像力豐富不同,麥永接解釋﹕「一般人即使富有想像力,亦未必會對自己的想法如此深信不疑,通常考慮到客觀事實,抱懷疑態度。」例如﹕懷疑對方可能對自己有意思,或懷疑自己會否過分敏感;但妄想症患者會堅定地認為,對方一定是向自己發放示愛信息,該信念堅定不移,不會因任何辯論、客觀事實及證明而動搖。
斷症過程,精神科專科醫生會細心分析患者叙述的妄想事件是否脫離現實,且是否屬無法動搖的歪曲信念;亦會參考背景相似的人會否有類似想法,抑或只屬患者個人想法。麥永接指,情愛妄想症一般有以下成因﹕
◆生理因素﹕
不少研究發現,與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失衡有關
◆心理因素﹕
患者在情愛方面的經歷比較崎嶇,或暫時沒有親密伴侶;自尊心或自我形象較低落,覺得自己沒有人愛
◆其他因素﹕
家族遺傳,或因其他精神科問題(如思覺失調、躁狂抑鬱症等)而引起情愛妄想症
麥永接以上述太太的個案為例,治療時,一方面會處理她的睡眠問題,配合藥物處理多巴胺失衡的情况,而過程中因發現她與丈夫關係出現問題,亦需作相應處理。「以前,精神科界認為妄想症很棘手,因要改變病人的想法,並不容易。但近年最新研究發現,有超過一半病人對藥物治療有正面反應,服食一些處理多巴胺失衡的藥物後有改善;配合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可嘗試慢慢改善患者的想法。」麥永接說,一開始不會強行拆解及分析患者的妄想事件,但當用藥及進行心理治療一段日子,再與患者傾談時,患者的想法會逐漸清晰,慢慢發現之前的情愛事件只屬自己的妄想。
家人多聆聽 不宜反駁
較嚴重的情愛妄想症患者,可能會對妄想對象作出騷擾行為。例如有些患者覺得對方愛上自己,但因客觀因素阻礙而不得見面,便極力主動嘗試聯絡對方,例如電話、電郵,甚至親自拜訪、跟蹤等,亦曾有患者天天送花給醫療人員。一旦患者發現這些自製的「浪漫」遙不可及,感到被拒絕,便可能做出自毁行為,甚至因愛成恨而傷害別人。不過,這些嚴重個案並不常見。大部分患者與妄想共存、受妄想纏繞而沒有影響他人,只對自己及家人造成困擾。
情愛妄想症的患者,一般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更不會主動求醫,通常靠家人發現。如不處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都會圍繞這妄想而受影響,久而久之令其妄想信念更穩固,時間愈長愈難處理。麥永接提醒﹕「家人不要急於與患者爭辯及作理性分析,甚至吵架,患者信念根本不會輕易動搖,無助治療,反而引起不信任,從此封口,絕口不提妄想內容,令家人無從得知他的情况。」可是,亦不能認同患者的妄想,因會加強他的信念。只須聆聽、與患者溝通,集中處理因妄想而引起的困擾心情,加強患者的信任,從而鼓勵求醫。
隨facebook等社交平台普及,公開展示的文字及圖像信息,會不會激發妄想行為?麥永接說,臨牀所見,病人數目沒有因而增加。近年遇上的妄想症個案中,患者都會談及社交平台上被暗戀的例子,但未必是由這些方式誘發病情。
文:吳穎湘、勞耀全
圖:imtmphoto、SZE FEI WONG yanukit@iStockphoto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