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防治登革熱

分享此內容:

香港近日爆發多宗「登革熱」(Dengue fever)個案,情况令人憂慮。「登革熱」屬病毒感染,病原乃「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es),共有4個品種,即使感染其中一種,之後也不會對其餘3種有免疫力,換言之有可能再受感染。

「登革熱病毒」的傳播媒介是帶有病毒的蚊子,感染病毒的高風險地區包括東南亞、南亞、中南美洲及加勒比一帶。全球天氣暖化,有專家擔心香港的風險會增加。

潛伏期長達兩周

「登革熱」患者一般被蚊叮後4至7天出現徵狀,但潛伏期可長達2周;徵狀一般持續數天,嚴重程度各異,兒童及青年人的徵狀一般不太明顯。較高危人士包括孕婦、嬰兒、長者及肥胖者,還有糖尿病及腎衰竭患者。

「登革熱」的徵狀包括發熱、頭痛、眼痛、肌肉痛及感覺疲累,並且出現皮疹。其他不適還有惡心、嘔吐、腹瀉、咳嗽、鼻塞、紅眼及淋巴結脹大;第二度感染一般較嚴重,或見皮下出血現象,甚至腸胃出血。

患者忌服含亞士匹靈藥物

懷疑感染「登革熱」,驗血可確診,包括IgM抗體及基因測試。對付「登革熱病毒」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主要是支援治療,包括靜脈點滴或輸血。患者切忌服用「亞士匹靈」(Aspirin)等「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止痛退燒藥物,因有可能增加流血不止的風險,相對來說,「撲熱息痛」(Paracetamol)會較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登革熱」疫情爆發,最有效的方法是滅蚊,避免被蚊叮咬。白天帶病毒的蚊子較活躍,宜留在有冷氣的室內地方。到戶外時應該穿鞋、長袖衫、長褲及戴帽,驅蚊劑亦有一定幫助。全港齊心滅蚊,去除積水,可防止登革熱病毒傳播。

科學家正研發「登革熱」疫苗,第二度感染較嚴重,疫苗或有助減少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41bbd8be08d0bc0b55df5c69680efb52.jpg全力滅蚊——食環署人員早前穿上白色保護衣,到荔景浩景臺附近路邊及山邊滅蚊。(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