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中西醫看水腫(一)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有個年輕朋友,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大病,但近年雙腳總是反覆水腫,找不到原因。醫生斷定為特發性水腫(idiopathic edema),即找不到特別原因引起的水腫,用了各種方法亦不能緩解。近來發現,不少人受水腫困擾,希望藉這幾期文章談談水腫的形成和治療方法。第一篇先說基本理論。

水腫不是病,是一種徵狀。心臟衰竭或腎病病人都會有水腫。不同病引起的水腫表現都不同,或頭面首先水腫,或雙腳先腫;另外,亦有病人因為淋巴受阻而水腫,可見於淋巴切割手術或乳癌病人電療後遺症;亦有不少在西醫看來健康的人無故水腫,或長期站立後雙腳輕微水腫,情况普遍。

要明白水腫,先了解身體的水液循環。

從西醫理論看,身體各處都有血液流通。心臟搏動透過大小動脈,將血液運輸到細胞中。養分和水液會從微細血管流出,慢慢滲透到細胞組織外圍。細胞浸淫在這些液體中吸收養分。正如一棵植物要透過泥土中水分,支撐生存。

這些細胞外的水液,除了供給養分,亦把細胞新陳代謝的廢物帶走,這些液體重新回到細微血管,經過靜脈回流心臟循環,周而復始。

簡單比喻,就如家中自來水系統。供水相當於人體動脈,當中有水壓,若沒有水壓,就供應不了自來水。水壓和血壓道理一樣,沒有血壓,身體亦不能供血。高血壓是常見病,但血壓過低亦有問題,細胞會缺乏供血。自來水由供水站和大廈水箱,流到家中的水龍頭或花灑,作我們日常生活所用,就正如身體的微細血管。

水用過之後變成污水,必須有去水處,如洗手盆或浴缸去水位,這就如靜脈。另外,有一些如坐廁旁的去水口,是一個較為細的備用去水位,就好比淋巴系統。

當供水(血)和排水(血)兩者沒有問題,循環暢通,身體才能正常工作。身體水腫就好像家中水浸一樣,不外乎幾個問題。

身體水液循環不暢通引致

第一是去水位阻塞。靜脈血塊阻塞(血栓,thrombosis)會引起局部水腫;但有時靜脈沒阻塞,但靜脈壓力過大,令血液回流速度減慢,就會引起雙腳水腫。這情况常見於長者,或心臟病、糖尿病人,嚴重可致肺部積水。情况如家中去水位,雖沒有阻塞,但去水速度非常慢,可能是下游渠道淤塞,或下排水渠負荷過重,壓力過大,超過了本身的承載力。

此外,血蛋白不足亦會導致水腫。原因可能是嚴重營養不良,腎臟問題引起尿液中大量流失蛋白,或是腸胃問題令到長期肚瀉,流失蛋白,或肝功能減退(例如肝硬化)減低蛋白製造。血中的蛋白有一樣特別功能,就像一塊吸水海綿,有一種吸力(oncotic pressure)把血管外的細胞液吸回血管。假如這種回流速度減慢,就會引起局部阻塞,形成水腫。打個譬喻,就如家中企缸,去水位沒阻塞,但冲涼後去水緩慢;問題是出於企缸斜度不足,水流向去水位的速度慢,造成水浸。

從上可見,身體結構和運作原理,與簡單機械和物理原理相同,並不複雜。古代視醫生為「醫工」,其實某些方面和工匠分別不大。

下期從中醫角度再談。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2/0001.pn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