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警察向示威市民開槍。無論你是身處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手機前的香港人,這陣子都可能在鬧情緒:傷心、驚嚇、憤怒、恐懼、徬徨。
你有沒有因而導致日常無法集中精神工作、無故流淚、失眠、發噩夢,甚至出現影像回閃、迴避相關的人與事?小心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早前網上瘋傳6月12日影片,示威者據稱受示威區兩旁催淚彈「夾擊」,爭相湧入中信大廈,險釀成「人踩人」事故。事後,有臨牀心理學家接獲求助,求助者失眠,不時浮現事發畫面,患上急性壓力失調(Acute Stress Disorder,下簡稱:ASD)。
經歷創傷常失眠 迴避相關人與事
片段中所見,數以百計示威者在中信大廈門口,催淚彈在人群中爆開,畫面即傳來示威者的尖叫聲。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家陳雅文表示,早前接獲一名示威者求助,當事人身在現場,感到「被追殺」。事後經常失眠,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而每次聽到類近催淚彈爆開的聲響,或看到身穿藍色恤衫的行人時,均會聯想事件,感到害怕,並迴避有警察的地方。陳雅文說,這名求助者確診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在過去兩周,因《逃犯條例》修訂及連串示威衝突,勾起不少港人的情緒。陳雅文表示,較普遍的情緒為生氣、無助、傷心、失望等,部分人亦會緊張事態發展,經常追看新聞。她分析,部分人不在示威現場,但「好想做些事」,便會追看新聞,「一方面擔心出事,亦夾雜少少內疚的情緒,思考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她指出,以上情緒及行為均為正常反應,「純粹追新聞的行為,不屬於ASD」。
追看新聞受驚流淚 持續逾3天或中招
除了追新聞,部分人或會無故流淚,有較大的情緒起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周偉浩表示,部分人經歷或目睹創傷事故,會受驚流淚、神情呆滯,「即俗語上的魂魄不齊」。他指出,以上為急性壓力反應,多維持數小時至3天,隨後自然消失,不會構成太大問題。
然而,周偉浩指出,若徵狀維持3天以上,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及影像,則偏向屬ASD徵狀。他進一步解釋發病原理,患者面對巨大創傷及壓力時,會出現不少心理反應,引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分活躍,經常處於「逃生」狀態,「即使危險已消失,患者仍在那個狀態中,隨時拉緊身心,預備『走佬』」。他指出,多項研究證實,當人經歷過創傷,即生命受威脅或嚴重傷害身體的事故後,約一至兩成會出現ASD徵狀,如容易發噩夢、情緒較易波動及抽離、出現逃避行為等。
懂自我減壓 大多毋須治療
陳雅文表示,性格緊張、對壓力較敏感的人、曾患有情緒病或有創傷經歷的人,都是ASD高危族。但即使沒有以上高危因素,一般人也可能出現ASD徵狀,視乎當事人如何接收創傷經驗。她以中信大廈圍困事件中的示威者為例,「事發時,那人覺得自己會死亡。她形容當時的感覺時,用上『被追殺』這字眼」。
一旦患上ASD,是否需要尋求專業治療?陳雅文表示,只要適當疏導情緒及減壓,大部分ASD患者均毋須接受治療,「若患者懂得自我減壓,徵狀大多會慢慢消失。所以現時指引是,即使患者有ASD,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療,相反可用監察式等待(Watchful Waiting),即多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等待徵狀慢慢消失」。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