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精神醫學系臨牀副教授張頴宗說,學生在後疫情時代重新適應上學「出了很多問題」,指兒童及青少年的臨牀心理科入院率亦較新冠疫情前上升,「側面反映整體青少年精神健康差了」。(編按:另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說,正負責檢視「三層應急機制」,他認為透過機制獲分流為「緊急」的學生個案少,但他相信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比想像中多……)
疫後復常青少年精神健康轉差 坊間不少資源助受困擾學生
張頴宗說,疫情過後網課不再,復常後要重新適應學習、測考壓力,當中本身已有情緒問題的學生需要更多時間適應,對他們而言「後疫情時期就像有個浪翻過來」。他又稱,社會事件後面對師長和同學移民,學生要時間消化一切轉變。張希望學生察覺自己精神狀况出岔子時,要明白「身體正發放信號,你要聆聽信號,去找人幫手,是處理到的」。
另一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坊間有不少資源幫助受情緒困擾的學生,舉例網上平台「Open噏」,受訓義工透過短訊陪伴年輕人。葉認為政府支援中學的「三層應急機制」需要「華麗轉身」和持續改善,包括建立詳細清單,讓中學如同看「點心紙」,了解社區有什麼資源。
有自殺風險學生 葉兆輝料比想像多
此外,葉兆輝說,正負責檢視「三層應急機制」,稍後將向醫衛局提交報告。他認為透過機制獲分流為「緊急」的學生個案少,但他相信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比想像中多;又指第二層轉介接受社工服務等的「校外支援網絡」使用率低,形容「浪費彈藥」,不過他相信機制對學校有「定心丸」作用,亦有效提升社會關注學童自殺問題。
相關閲讀:【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醫局:第三層330轉介 少於3%緊急
三層應急機制每層有不同服務(見表)。醫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截至今年10月底共接到校長轉介330宗使用第三層(轉介高自殺風險中學生接受醫管局精神科專科門診服務),重申當中「緊急」個案少於3%,意味少於10人,「半緊急」個案佔約40%,其餘個案屬「穩定」或已接受醫管局精神科跟進。另外,醫管局同期共接到約120宗為校長而設的電話諮詢熱線查詢。社署表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在機制第二層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共接到教育局轉介131宗學校求助個案。
指第二層轉介少 倡予學校選機構
葉兆輝說,第三層的緊急個案少,不代表有需要轉介的學生少。他指研究顯示四分之三的自殺學生從未看過精神科醫生,反映機制覆蓋以外,有自殺問題的學生比想像中多。被問到是否代表機制無效應被取消,葉不同意,指機制對學校來說有「定心丸」作用,舉例當學校發現到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時,機制能提供指引供學校參考,比一下子送學生到急症室做法更理想;又提到自機制去年底落實以來,有效提升社會對學童自殺的關注,學校亦千方百計為學生重建理想的學習環境。
至於第二層,現時5間社福機構是「校外支援網絡隊伍」,按區域服務中學。葉兆輝稱每間學校有慣常合作機構,相比陌生的「校外隊伍」更易溝通和跟進學生情况,又指當學生遇到不熟悉的團隊時,家長亦不會簽署轉介同意書,最終第二層轉介率低,「浪費彈藥」。他建議局方與其考慮擴大校外支援隊伍的數量,倒不如開放學校自由選擇轉介學生去哪個機構,讓學童尋求幫助時能得到「最快、最簡潔、最好」的支援。
醫管局、教育局及社署均向本報稱會密切留意機制運作。至於學童自殺問題的趨勢,教育局稱,去年全港中小學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共32宗,今年截至10月有22宗。局方又稱三層應急機制推行以來「學校人員對學生精神健康的意識普遍提升」,現時第二及第三層運作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