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腸菌 能醫百病?

分享此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剛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研究腸道微生物群對健康的影響,並藉着移植腸道微生物群,增加腸內益菌,治療腸道疾病、二型糖尿病,甚至減肥。

驟看腸菌能醫百病,多食益生菌,豈非「有病醫病,無病強身」?

好菌不足 壞菌作惡致肚瀉發燒

人體腸道共有100兆微生物(簡稱:腸菌),可分為具保護性或侵略性,即大家所說的益菌及壞菌。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出,益菌可壓抑壞菌作惡,有助腸菌保持平衡。「腸菌平衡可維持腸道健康,有助身體吸收營養及提升免疫力。」

如果壞菌過多,腸菌失衡,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黃指出,「有些病人需要經常服食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掉腸道內的細菌,包括益菌及壞菌;失去大量益菌保護,容易被『難辨梭菌』入侵」。患者以住院病人及長者居多,會出現肚瀉、肚痛、發燒、脫水等徵狀,嚴重者更會致命。

現時只得一種抗生素可對付難辨梭菌,但服用這種抗生素的患者中,約三成未能完全康復,病情反覆。由於病人的腸道內缺乏益菌,中大的研究發現透過接受腸道微生物群移植,令患者腸菌回復平衡。此方法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作為治療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以及對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治癒率近九成。

嚴選健康人士捐糞便 製作腸菌製劑

移植的腸菌從何而來?黃秀娟解釋是由健康人士捐出糞便製成。她強調對捐贈者的健康要求很高,捐贈前要嚴格篩查。捐贈者必須無過敏症如食物或藥物敏感,捐前3個月沒有外遊,沒有慢性傳染病、代謝性及免疫系統疾病、大腸癌或其他癌症,不煙不酒等。同時也要接受血液及糞便化驗,確定沒有傳染病。

捐贈過程需在實驗室內進行,因為糞便接觸空氣後,部分腸菌會很快死亡,故要快速處理。蒐集後會即時將糞便加入生理鹽水中,再過濾及淨化當中的雜質,製成腸道微生物群製劑,最後放入攝氏零下80度的雪櫃儲存,保存期長約6個月。

移植方法現時有4種:

˙導管經鼻腔進入十二指腸

˙胃鏡經口腔進入十二指腸

˙ 大腸鏡進入大腸,病人要先服食瀉藥清除大腸內的雜物

˙以灌腸方法,用泵由肛門噴入大腸

病人可能於移植後24至48小時內有腹瀉、腹脹便秘等不適。黃秀娟表示希望未來將腸道微生物群製劑研發成口服膠囊。

短暫腸菌失衡 可食益生菌改善

移植腸菌,主要想增加腸菌平衡,提升益菌數量及品種。那麼多食益生菌是否也達到相同效果?黃秀娟解釋:「益生菌只是眾多腸菌的其中一種,要維持腸菌平衡,需要各式各樣的益菌。」單靠益生菌功效有限,而腸菌移植則包括不同種類的菌種,當中有多種益菌,可發揮更大效用,具治療作用。

不過若然只是短期用抗生素,導致腸菌失衡,補充益生菌有助改善。黃秀娟說由於益菌數量大大減少,引起短暫的腸菌失衡,出現腹瀉等不適,可食益生菌補充及增加免疫力。不過,並非所有益生菌都勝任,只得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及乳桿菌(Lactobacilli)這兩種才有效,更要服用100億菌量才能發揮上述功能。「大家可選用益生菌補充劑,但要留意菌的品種及註明益生菌數量,否則未必有用。」她說日常無病無痛,亦可服用作保健之用。

黃秀娟又強調,即使吃了益生菌補充劑,但如飲食不節、高脂高糖,又濫服抗生素,一樣會削減益菌。至於坊間標榜有益生菌的食物如乳酪及泡菜等,則未有明確研究證明有治療或預防疾病作用。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41ba7cf4e1e7e4d6af3451a89a241c38.jpg保護腸道——現時有不少研究指出,腸菌失衡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所以更要注意腸道健康。(metamorworks@iStockphoto/設計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41ba926a93fa8ddb5389db903dc9f8c5.jpg黃秀娟(許朝茵攝);//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41baaaa49507b11498968b22f7ad956e.jpg壞菌作惡——若益菌不夠,抑制不到壞菌作怪,容易引起肚瀉、肚痛等問題。(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