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帶親人回家陪伴走最後一段路,不止要安排合適的住家環境,家人的心理準備亦很重要。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認為,「醫生的角色是將藥物治療、病情進展向家屬解釋,預先解說面對的各種可能,讓家人有心理預備。但死亡是獨特的,每一個人的死前狀况都不同,亦無法預測」。
狀况無法預測 心理準備重要
病人在臨終階段,絕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高度照顧,因此家人要投入大量時間。他舉例:「例如病人起不到身,有時會氣喘,大小便有困難等,好多時要扶抱及幫忙處理不同情况。根據我們曾處理的個案經驗,最好有三個家人可以在那段時間全心照顧,當然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可以聘請私家護士或護理員。」
預設醫療指示 尊重病人選擇
決定在家安寧照顧前,患者跟家人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當病人神志清醒、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最好先行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以免其後病情惡化時家人不知道如何處理。透過預設醫療指示,醫生可以跟病人及家屬一起就患者對維持生命的治療,包括使用心外壓、呼吸機、插胃喉、強心藥物達成共識。」簽署過程需要大部分家人的參與,令家人尊重及安心於患者的選擇。
然而,部分個案選擇了在家安寧服務後,中途可能改變意願。梁萬福表示,「嚴重氣喘是一個很難在家解決的問題。始終家中支援有限,若病人受嚴重困擾,還是有需要住院的。還有一些個案會大量出血,家人可能覺得在家中難以處理」。因此即使病人選擇了在家安寧,醫生還會繼續觀察,判斷病人是否仍適合留在家中,以免在臨終過程受到很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