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磁力共振技術大躍進 需時噪音大減

分享此內容:

磁力共振是利用快速運轉的強力磁場,擷取身體不同部分的信號反應,然後以電腦程序產生體內結構的影像結合技術。由於MRI可以檢測到人體結構的微小變化,有利於早期診斷,而且檢查不帶輻射物質,因此成為體檢的選擇項目。

可設「參數」 針對檢查特定疾病

放射科專科醫生劉仲恒表示,MRI與電腦掃描及超聲波檢查等最大的分別,在於MRI有很多參數(sequence),例如T1、T2、DWI、FLAIR及ADC等等,「不同的參數設定,可以突顯出身體內某些物質,其中T1便是血的參數,T2可以提升水分的顯像度,而DWI則常用於監察初期中風」。

他續稱,不同疾病會令身體內特定物質出現變化,例如水分、脂肪、肌肉等,因此設定參數就等於加入不同的放大鏡,「讓醫生更易分辨到不同組織的構成,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不過,MRI亦有很多限制:掃描時間長,檢查時噪音大,加上有強大磁場,很多儀器和搶救設備都不能與MRI同時使用。

不過,隨着儀器不斷改進,MRI已在不同方面有改善。劉仲恒指出,第一個改善是縮短了檢查時間,以往做一次全身檢查最長可達兩小時不等,但現時最多只需二三十分鐘,其次是儀器管道直徑由以往的40、50cm擴闊至70cm,無論是有幽閉恐懼症抑或過胖人士,舒適度都大有改善。另外,噪音問題也比以往大減八成。

現時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亦可以接受檢查。劉仲恒稱現時大部分起搏器都不會被磁力吸引,不過由於起搏器的設定有可能受磁場影響,所以仍需要有相關技術人員在場。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37a447d7f47a458dba2828109584dc80.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